暮光谍影_第36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页 (第2/2页)

消,太阳一照,炙热的阳光,烤得人汗流浃背,狼狈不堪。

    就像这天,他本不会受这个罪。谁料,一大早,刚到湖广会馆,戴笠就命他换便装到朝天门码头等待一艘从下江(下游,非地名)开过来的轮船,以迎接三名从沦陷区返渝述职的地下人员。

    接人这种事不归他管,但戴笠却神神秘秘地跟他咬起了耳朵,说,这三人中有一人是变节投敌者,需要进行特别甄别,老兄是敌后行动设计委员会主任,保证其他敌后工作人员的安全,是老兄义不容辞的责任,怎可推卸。

    就冲戴笠这顶轻易不给人戴的高帽子,以及变节投敌这四个字,确实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关注之余,自然义不容辞地受命了。

    从望龙门湖广会馆走到码头,这段距离实在是太短,施施然一路步行,他还是早到了,早到了就要受罪。

    下午一点,丰都开往重庆的轮船,靠岸了。

    下船的乘客,比之前几年,少了很多,难民内迁的高峰期早已过去了。

    丁雪娥、老杨,以及金勇志,三人混在人群中,缓缓向前而行,隔着老远,他们就看到了那块写着西厢话剧社的接站牌。这是戴笠给他三人的电文中,特意提及的,原以为另有意思,却不曾想,这么有文艺气息的话剧社名,竟是块接站牌。

    踩着梯坎,爬上坡,三人与沈正醇碰了面。点头示意之后,连接头暗语都可省了,这是在大后方,不是沦陷区,到地头,就安全了!

    为了方便其他三人口头称呼自己,沈正醇做了自我介绍,姓胡名言濧,军统有规定,在被内部审查的人面前,审查者不得以真名示人,他这是谨守团体纪律。其他三人,没人会把沈正醇的自我介绍当真,干这行就是这样,名字只是个方便交谈的称谓,说明不了什么。

    军统罗家湾总部,三个回来述职的人,暂时去不了,必须在外住上一段时间,观察一段时间,审查一段时间,前后不下小半年时间,别想完事。

    这套程序,丁雪娥年轻,又是头一回碰到这种事,不免多了句嘴,张口就问去向,被沈正醇刀一样的眸子狠狠地盯了几眼,自觉地闭了嘴,再不问东问西了。

    其他两个半老头子,自打上了车,喝了几口酒,话就多了起来。给沈正醇散了红锡包烟,又开小瓶装的洋酒,这些在沦陷区常见,在大后方却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一轮糖衣炮弹猛攻,沈正醇也架不住他们的热情,喝了点小酒,又抽了几支烟,话自然在不觉间也多了起来。

    互相一谈,就熟络了。

    一熟,话匣子就打开了,敏感性的话题,一个字都不提,只谈吃喝玩乐与风花雪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