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集 (第1/4页)
1、杜甫祠堂 日 修缮一新古朴典雅的杜工部祠堂。 庆典那天,赵抃与相关官员、热心文化事业的富户隐士等人士举行庆典仪式。 赵抃向大家介绍道:“杜工部祠的重新修缮一新,意义非比寻常,不仅仅是修建一座祠堂,而是重建崇尚学习之风。杜工乃是唐代一位伟大的诗人……” 众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赵大人这是为成都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赵抃连连声道:“不不不,这主要靠热心文化事业的各位富户隐士筹集银两,另外也千方百计挤出一部分库银,经过半年多各方的努力,终于修葺一新。” 一位老者说:“为了纪念这一天,我提议请赵大人行诗作留,大家看如何?” 话音刚落,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赵抃连声说:“献丑了,献丑了。”便在祠堂东墙上即兴疾书《题杜子美书屋》: 直将sao雅镇浇yin,琼贝千章照古今。 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不能避幽吟。 几逃兵火羁危极,欲厚民生意思深。 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赵抃刚落笔,就传来:“圣旨到,成都知府赵抃接旨。” (旁白):“治平四年(1067)正月,年方三十五岁,宋英宗赵曙患病不治而亡。其子赵顼宋神宗做了皇帝。这一年六月宋神宗下旨:召龙图阁直学士成都知府赵抃回京,任知谏院。” 2、后宫 日 宋神宗正与宰相曾公亮和参知政事唐介在后宫议事…… 宋神宗说:“……赵爱卿已日夜兼程赶回京城,不日将可到任知谏院。” 参知政事唐介为赵抃鸣不平说:“皇上,臣认为赵抃去成都前,曾担任过殿中侍御史、右司谏等职。根据先皇历来的做法,近臣从成都这个远离京都的重镇归来,都可以得以重用,升到更高的职任,现在赵抃继续担任谏官,不妥当。” 宰相曾公亮对唐介的意见表示支持,说道:“赵抃三次赴蜀,政绩显著,应委之大任。” 宋神宗解释道:“朕将赵抃从成都召回京都,目的就是要听取他的意见,以正朝政。令其担任谏官,也不过是为了使他表示意见方便些。朕暂且这样安排任用,有什么妨碍?” 曾公亮、唐介重重地点了点头。 3、内宫 日 神宗皇帝正在细阅各地奏章…… 内侍禀报:“皇上,赵大人到!” 宋神宗马上放下奏章,道:“快,召赵爱卿进来!” 赵抃三步并两步上前,跪道:“叩见皇上!” “赵爱卿,快快起来!”宋神宗道。 赵抃大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神宗道:“平身!” 赵抃坐下后,宋神宗问道:“朕听说赵爱卿匹马入蜀,随身携带仅一琴一鹤,这话是真还是假?” 赵抃重重点头道:“回禀皇上,此话为真!” 宋神宗夸赞道:“赵卿治蜀,为政简易,难能可贵啊!” “谢皇上!”赵抃道:“勤政为民,乃是为官之本。” 宋神宗连连点头:“朕将赵卿调回京都,任职谏官之目的,就是要赵卿多发表些治国理政的意见,扶助朝政。当下,赵卿有何良策?” 赵抃道:“我建议在江西全面推广虔州的供盐方法,进一步扩大盐法改革试验的范围。” 宋神宗细听着,并不时点头。 赵抃接着说:“盐乃是朝廷专营物资,虔州官府从淮南统一采购供应,以每斤四十文的价格直接供应到户,以五等户夏秋税率为折钱标准加收利息,令籴盐两斤,随夏税偿还官府。这样,民间足盐,寇盗自息。” 宋神宗一听大喜道:“还有这么一个好办法,既满足了百姓的食用,堵住了盗贩私盐的歪风,又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增加。朕批准赵卿的建议按虔州的做法执行。” 赵抃道:“谢皇上!” 4、赵府 夜 赵抃正在书写给皇上的建议…… 毛彦志送茶水上来道:“老爷,这是老家衢州的一种新茶叫‘柯山红’,是刚刚收到的,你尝尝看。” 赵抃接过茶碗打开盖子吹了吹,慢慢呷了一口,细细品尝道:“好茶,好茶,清香入口,回味乃浓。” 毛彦志点点头,说:“老爷,这次皇上将你调回京都,任知谏院,无非看中你既有朝中辅佐的经验,又有任各州府路长官的经历,同时,也深知朝政的种种弊端。所以,皇上望你直言辅佐朝政。” 赵抃指着所写建议道:“我正在上书向皇上提出了‘任道德,委辅弼、别邪正、去侈心、信号令、平赏罚、谨机密、备不虞、勿数赦、容谏诤’的三十字建议。”他接着说:“说明白点,无非就是在用人的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