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集 (第3/4页)
与放免,以使疫民渐苏。” (旁白):“赵抃替百姓伸冤的哀辞,仁宗皇帝采纳了赵抃的意见,并指示三司研究办理。” 8、宫殿 日 金碧辉煌,仁宗皇帝上朝,文武百官齐拜,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仁宗道:“有何本奏?” 宰相奏本道:“皇上,这个时期以来,北方邻国契丹国累累借口收复失地而南侵我大宋国土,弄得边疆惶惶不安,百姓提心吊胆,困顿于战乱……” 文武百官,互相对看,谁也无言…… 仁宗思后便道:“富弼?” 富弼连忙上前一步道:“臣在!” 仁宗命令道:“委派你为接伴使,与契丹来使忒末(时任契丹南院宣慰使)谈判。” 富弼:“是,谢皇上!” 仁宗宣布:“退朝!” 9、谈判会场 日 (画面显现)以接伴使富弼为代表的大宋皇朝与契丹国的代表忒末,双方坐到谈判桌前进行谈判…… 双方代表经过数轮激烈口戟舌剑…… 双方代表在谈判桌前签下盟约…… (旁白):“仁宗委派接伴使富弼代表大宋皇朝与契丹国代表忒末,经过多轮激烈口戟舌剑之后,总算订下了盟约。然而,契丹国并未甘心盟约的约束,还是经常遣无名之使南来……” 10、宫殿 日 文武百官上朝…… 仁宗道:“大宋与契丹国虽签了盟约。然而,契丹国并未甘心于盟约的约束,仍累累侵犯我大宋国疆土,百姓惶惶不安,提心吊胆。众爱卿有何良策?” “臣,叩见皇上,”赵抃针对这种情况,向宋仁宗奏上一本:“皇上,臣认为,契丹使来无名,其势未已。《传》曰‘居安虑危’,又云‘有备无患’。不可谓边隅未扰,即示晏安之怀;不可恃风尘未惊,遂为苟且之计。”他提高嗓声道:“依臣之见,今沿边急务者,莫先乎择将帅、练士卒、备军实。择将帅,则才能者留,疲懦者去;练士卒,则精勇者进,骄惰者退;备军实,则边气壮,人心安。三者有御,万一猝然寇警,我何惧哉!恳请皇上,取千虑一得之说,奋乾刚之德,发光见旺,审思而力行之。” 仁宗皇帝点头示意,众百官眼前一亮…… (旁白):“至和六年(1054)十月赵抃《论契丹遣使无名》,向宋仁宗奏上一本,这些主张充分反映出赵抃的保卫国家安全的思想。应该说,他已深谙卫国戍边之道。” 11、赵府 日 赵抃兴气匆匆地回到府上时忙喊道:“彦弟,彦弟。” “抃兄,何时如此高兴?”毛彦志迎上前来,见赵抃如此开心忙问道。 赵抃道:“你知道为兄长之事曾呈送给皇上的《乞将合转官资回赠兄》奏折吗?” 毛彦志点点头,念道:“臣昨任屯田员外郎、通判泗州日,合该磨勘转官。臣为有故兄振,于臣教育之恩素厚……念臣幼失怙恃,生于孤寒。若兄之视臣如父之视子,欲报之德义;况故兄本房并无子孙存在……乞将合转官资回赠故兄振一文资名目。” “你啊——,”赵抃上前敲了他一拳,道:“真是才子!”他接着说:“仁宗皇帝已答应我的请求,赠亡兄长赵振为大理评事。” “真的?!”毛彦志道:“这可了却抃兄的一桩心愿了。” 12、殿中侍府 日 赵抃正在处理政务时,下属送上益州路转运使向仁宗皇帝的报告…… 赵抃打开一看…… (旁白):“至和元年(1054)十月,益州路转运使向仁宗皇帝报告,恐‘蛮寇侵轶’,要求增加军备,云云。” 赵抃站起来边来回踱步,边沉思着,眼前一切渐渐地模糊起来…… 13、(回闪)农舍 夜 老汉接着说:“不瞒你说,我们这个村条件还算好的,村里绝大部分人家日子并不好过啊!” “哦,为何?”赵抃百思不得其解地问:“难怪我们一路走来,还有些良田荒芜着,该不会缺少劳力吧?” 老汉摇摇头:“并非如此,其实大家是不愿意耕种呢。” “为什么?”赵抃更不解地问。 “因为,种得越多,亏得越多啊。先生你们远道而来,有所不知,如今老百姓负担太重啊!除了正常的田亩税,人头税外,朝廷临时摊派的各种杂税名目繁多呀!”老汉解释道。 “哦,”赵抃望着老汉。 老汉又说:“比方说,科买官布,科买‘九璧大绫’,苗米折纳,等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