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地脉迁移大法 (第1/2页)
第一种自然不必说,古代的地脉术士对此有一套自己的检测方法,就如同现在社会进行地质勘探一样,利用专用工具对山川地脉走向进行校准。 甚至不辞辛苦的去现场实地勘察,以防止有不良居心的人搞破坏。 在古代一些想要谋权篡位之人第一个想到的就一破坏这个朝代的龙脉,以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 虽然现在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在当时却是帝王大忌。 至于另一种就容易解释的多了,无非是年代久远,或者是发生什么自然的地质变化,从而导致山川改道,地脉出现变化。 而地脉术士这个时候的任务就是通过人为干预,使山川地脉维持原状。 虽然这种做法在当时来讲绝对是堪比修长城的巨大工程,但对于稳住一个朝代的统治地位而言,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来重新修正地脉走向。 据传明朝朱元璋登基之后就曾命令太子朱标在安徽凤阳,也就是凤阳陵大兴土木,经过28年,消耗大量资金,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才把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坟墓全部建筑成功。此地改称明祖陵,就是明朝的龙脉所在。 不过龙脉一直延续到崇祯年间,当时国家内忧外患,连年自然灾害,加上苛捐杂税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造反。 再加上清军入侵山海关,导致当时的朝廷即缺钱又缺人,以至于修缮帝陵龙脉的工程不得不半途而废。 国内起兵造反而李自成在占领凤阳,掘挖了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从前落发的“皇觉寺”,大举毁坏了明朝的龙脉,令明朝雪上加霜,最终走向灭亡。 而崇祯时就有高人提出保护龙脉的说法,但并没有引起崇祯的重视,最终才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而那个提出保护龙脉的高人据传就是班门传人,虽说不在班门的内门之列,但从此处来看,此人还是有一定见地的。 在崇祯的哥哥天启皇帝的时候,此人就是他的贴身侍卫,而天启不理朝政,一直沉迷于木匠与建造工艺,与此人有很大关系。 这名侍卫名叫陆向东,对于改造风水地脉,修建房屋都有自己的一套见解。 身为班门弟子,后来的人虽然没有达到他的成就,但对于这方面的传承可是一点也没有丢失,比如此时的泰清云。 而泰清云这时候所见的地脉龙口吐珠之象,也正是遇到了之前所说的第二种情况。 由于时间的推移,这里的山川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非常细微,但对于地脉之气来说却是危害极大。 也就是这里的龙口吐珠之象此时已经变成了龙珠脱口,也就是龙珠马上就要被龙吐出来了。 有人可能会问,即便是龙珠吐出来了,这里不还是有龙脉嘛,对这里的风水格局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 但事实却与此有很大的差距,一个风水格局只能是一个局,也就是它出现的时候是什么局,以后就是什么局。 想要保住这里的风水格局,就只能想方设法维持原样,而不是强行改造。 要不然古代的帝王就不会费那么大力气去维持原有龙脉了。 而就在龙口村的龙口吐珠局势将要发生变化,成为过气颓废格局的时候,东门离的父亲东门图正巧到此。 为了保住此地的龙口吐珠之象,东门图首先在龙口村的村前设置这一大片反围龙阵的迷林,挡住即将脱口而出的龙珠,也就相当于把龙口封住。 其次是在此地的龙珠位建了一座让人供奉的山神庙,用来定住龙珠。 这么一来龙口村的龙口吐珠之象就牢牢的维持原状了,起码几百年不会变。 但这样做也是存在风险的,此地的地脉之气稳定还好说,万一地脉之气不稳,建造迷林封口,必定会引发地脉之气混乱不堪,最终变得狂暴,引发地震山洪也不是没有可能。 还有龙珠之位的山神庙一旦被人破坏也会引发不可收拾的后果。 但现在来看还算有惊无险,这里的地脉之气很稳,并没有出现什么危险情况,即便是山神庙被捣毁一部分之后依旧没有引发什么可怕的后果。 但第二个来这里布阵的人就完全是在作死了。 泰清云一看就知道此人学艺不精,只看到了最原始的反围龙阵,却没有想明白此阵的真正用途。 贸然动手,想要以此地的山川地脉之气汇聚之力摧毁反围龙阵。 这种做法能引发的后果就大的多了。 一来,龙口的地脉之气不易控制疏导,若全部汇集一旦超出此人的控制,必定反噬,轻则施术者筋脉尽断,重则术毁人亡。二来,地脉之气汇聚,一旦反围龙阵被毁,势必会引发此地龙口吐珠的风水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到时候山崩地裂都有可能,更不用说龙口村这几百口人的性命了。 说东门离无意中救了吴中庸也不为过,若当时没有大壮那和着童子尿的泥,提前打断了地脉之气的汇聚,以吴中庸那半瓶子醋的本事,怕是如今连命都没了。 泰清云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