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节 (第3/3页)
来?” “就是让你赶紧去才好,”方嬷嬷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拽了申嬷嬷一把,在她耳边低声道,“只要这几个真的经用,娘娘必然开颜,岂能少了你的好处?” 申嬷嬷回过味来,连连点头,立刻就想要进殿。 不过很快她又退出来,对着方嬷嬷道:“若有恩赏,定然少不了您那份儿。” 方嬷嬷这才有了笑脸。 虽然这个申婆子本事寻常,胆子更小,不是个好使唤的,可胜在知道进退。 在宫里,银子比什么都好使。 方嬷嬷在外面等了半盏茶的时候,见自家娘娘没有发脾气,就知道这事儿成了,她这才转身朝着小厨房走去。 一旁的宫人瞧见方嬷嬷经过,大气都不敢喘,低垂着头,生怕有个不妥帖的惹了方嬷嬷的眼,招来责骂。 明粹宫内外,一片压抑的静谧。 而在东明宫里,却是格外热闹。 太子身子好转之事很快便传开了,皇上赏赐如流水一般,各宫主子也不甘落后,俱是送了东西来。 这些送来的物件里,也要细分。 贵重物件收入库房,皇上赐的要挑拣着摆放在明面上,而入口之物一律不得乱用,为求稳妥,全都收起来好好存着便是。 阮瑶让人细细清点,记录清楚,这才能送进库房,实在是好一阵的忙碌。 而这期间,无论是大殿下或是小太子,他都还是“大病初愈”,只需要偶尔打一晃,让人瞧瞧真容,旁的就不用做什么了。 唯一让阮瑶奇怪的是,从赵弘生病,到如今大好,皇上只派人来问过,却从未亲自来瞧。 只是涉及天家之事历来是少说少错,更何况小太子连自己都记不住,想来也不记得亲爹,既如此,不来也好。 阮瑶就趁着这段时间,给太子殿下恶补。 《三字经》读完了就读《百家姓》,《百家姓》背下来还有《千字文》。 这些都念完,还有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阮瑶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学海无涯。 换成她自己,天天一本本的读,一句句的背,不出三日就要撂挑子。 可赵弘却安安稳稳的读了十天,不仅没喊过累没叫过苦,还总是笑着的,看起来颇为得趣。 阮瑶开始不明白,后来想着曾经的太子殿下那三个时辰文三个时辰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如今多半也是难不倒他的。 而太子殿下的学习进展也有如神助。 小太子虽失忆,但他记性好,也通透,一本书看一遍就能背下,而写字大约真的有身体记忆在,练到现在,所书之字已经能有了大殿下的七八分神韵。 阮瑶瞧着自己这位学生一天进步一大截,总是想着,其他皇子公主不知道,可眼前这位,真真当得起人中龙凤。 想来赶在太后寿宴前写好万寿图也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只是有些时候,今儿教的字,转天就不记得了,要重新念一遍加深印象。 阮瑶觉得这大抵是大病初愈后的小毛病,相比较于小太子的进步,这种时不时的复习就算不得什么了。 待库房收拾完毕,阮女官得了空闲,便想着让自家殿下也松快下。 于是这天写完了大字后,小太子拿着玫瑰饼,咬了一大口,然后笑着眯起眼睛:“这个好吃。” 阮瑶一边收拾笔砚一边笑道:“这是刘嬷嬷的手艺,她用鲜花入馔,调配得当,这糕饼也能吃出花香来。”。 赵弘点点头,又咬了一大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