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气流量的导演之路_第59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9页 (第2/2页)

框的限制,而是放开了大胆试的,这可以说是他对于自身天赋的一次试探。

    电影是一种年轻的艺术形式,不过100多年的历史,但它依然是一门考验天赋的艺术。没有一门课可以真正教会你怎么做一个导演,陆鸣在NYU的三年学习了很多电影理论知识,学习了电影的拍摄技巧,很多知识是涉及到戏剧、摄影的,这都是一些很固定的前人总结的内容,它们填满了陆鸣对于电影最初的理性认识。

    但他不是在学了这些课之后就会拍电影的。

    也有很多人说导演要有生活阅历、要会观察生活,陆鸣赞同这个观点,确实,你要被生活中的一些场景、片段打动,你才会突然迸发创作的灵感,但电影不完全是对现实场景的重复,每个导演在拍电影的时候总想解决一些问题。

    无论是《不要告诉mama》,还是《雪人》,陆鸣的作品中“亲子关系”都作为一个重要话题被展开探讨了,但陆鸣在这个无人的夜晚,一个人安静待在家里,他有勇气承认:这不是我想说的。

    陆鸣的原生家庭也给他带来了很多困扰,但这不是他现阶段真正想借助电影来表达的内容,他会选择这个话题只是因为“亲子关系”是一个被反复讨论的问题,陆鸣知道要如何把握这个话题的戏剧冲突,对此有一些冲突,这个题材又特别适合套用他学过的一些戏剧理论,他有信心自己可以通过技巧的实践和一些场景的调度,来赢得观众的青睐。

    陆鸣选择了这个话题,是因为他有把握拍好这个题材的电影,无论是将它作为毕业作品,还是用这个冲突作为主线来拯救一部烂片,他这么做了都是因为他觉得这在他能力范围之内。

    可这不是陆鸣选择当一个导演的初衷。陆鸣23岁抛弃了小有成就的演员身份,转身去国外留学,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他自己也说不清,有一个原因可能被一些营销号说中了,他确实想暂时从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中逃离,他不想再作为话题的中心人物了。

    而在正式学习电影专业以后,陆鸣花了很多时间来思考当一个导演,一部一部地拍电影,这是不是就是自己愿意为之付出终身,直到老去的事业?自己究竟是愿意当一个导演,还是觉得当一个功成名就的导演的感觉不错,所以来试试看自己能不能行?

    陆鸣一直在想,但他暂时还没有答案,只是拍摄空窗期,这些问题又回到了他的脑袋里。

    很多网友指责陆鸣在故弄玄虚,把一部很简单的电影拍得很复杂,让人看不懂他究竟想要说什么。

    【我很好奇各大电影学院究竟教了他们的学生什么东西?为什么每一个科班毕业的年轻导演给人的感觉都是他们根本不想好好说话,只想追求一些他们认为很艺术化的表达,看得观众一头雾水?近些年冒头的年轻导演,无一例外,我是真的不懂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