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节 (第2/3页)
去世之后,我们姐弟便分道扬镳,各自发展。父亲续弦后,对我们姐弟更加不闻不问。若非父亲去世,彼此恐怕这辈子都不会相见,还谈什么家族感情?家人和陌生人也没太大分别。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此次父亲离世,我一滴眼泪都挤不出呢!” 说话间,我们便已来到了火刑展厅的门前。袁嘉亨拉开大门,我们跟着他走了进去。 刚踏入展厅,我立时感觉阴气逼人。虽然展厅有灯,但总体来说还是十分黑暗,四周像有一层薄薄的黑雾笼罩着。 袁嘉亨转过身来,对我们说道:“这里的收藏,全是古时候火刑所用之刑具。而且这些刑具上都有过人命,是以阴气较重,如果在观看时发生奇怪的事情,或是见了什么不该见的脏东西,还请两位立刻离开!” 他说话的时候面容冷峻,不像在开玩笑。 4 人死之后,灵魂会附着在刑具上,这种鬼话自然吓不倒我。不过我也不能当面反驳袁嘉亨,唯有嘴上答应,保证一有特殊情况,立刻向他汇报。 袁嘉亨满意地点了点头,开始带我们浏览这里的古代刑具。 展厅面积很大,保守估计也有两百平方米以上、近三百平方米,沿墙放置着一个个火刑刑具。 其实早在周朝就有火刑,根据《周礼·秋官·掌戮》记载,凡是杀害亲生父母者,均要受火刑处死。春秋时期,对于那些犯上作乱的人也常用火刑,算是相当严重的一种刑罚。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根高约两米的铜柱,下面的方格中置有木炭。柱身雕有一个人像,头发、周身皆有火焰,铜柱上缠有锁链。因为长时间氧化的关系,铜柱的表面大部分都已成铜绿色,还有些黑色的斑块,不知是不是受刑者留下的皮肤组织。 铜柱前的铭牌上写着“炮烙”二字,年代未知。 铭牌上还有一段文字写道:炮烙之刑,传说为商纣王所创。《荀子·议兵》记云: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韩非子·喻老》记云:纣为rou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 “别看这铜柱又高又粗,其实不重,中间都是空心的。”袁嘉亨指着铜柱对我们道,“当年父亲带我来看这炮烙,说就算他的眼力,也辨不清这东西的朝代。不过一定是清以前的东西。” 且不说这个藏品是真是假,单说商纣王当年使用的火刑究竟是什么,目前学界也未有定论。比较主流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铜格子,一种说是铜柱,两种说法各有文献证据。 比如《史记·殷本纪》中的司马贞索引说,纣王“见蚁布铜斗,足废而死,于是为铜格,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荀子·议兵篇》记此事时说是“炮格”。《吕氏春秋·过理篇》也有“rou圃为格”一句,高氏注云:“以铜为之,布火其下,以人置上,人烂堕火而死。”此处认为也是铜格。郑康成注《周礼·牛人》篇说“互若今屠家悬rou格意,纣所为亦相似”,与高氏注《吕氏春秋》所言相同。 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纣王烙人用的是铜柱。《史记·殷本纪》的集解引《烈女传》说:“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汉书·谷永传》有“榜棰僭于炮烙”之句,颜师古注云:“膏涂铜柱,加之火上。” 不过后世提起炮烙,多说是铜柱。 再往前走了几步,出现一个一丈见方的铁牢笼。正方形的铁牢笼以钢索从屋顶上吊垂下来,铁笼下布满木炭。我看了一眼铭牌,这东西叫“火笼”,是南宋时候的刑具。南宋初年著名的抗金将领曲端就是被这种铁笼活活烤死。建炎四年,秦桧党羽张浚诬陷曲端谋反,曲端被施以火笼之刑,终年四十二岁,令人嗟叹。 火笼边上是个大铜缸,名曰“赤焰缸”,是明朝发明的刑具。据说行刑时用铜缸倒扣住人,四面点燃炭火,将铜缸烧得融化成铜汁,将里面的人活活烧死。相传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煦造反,就被明宣宗施以此刑。清初尤侗作的《明史乐府》诗,其中就有“可怜高煦亦英雄,顷刻烧死铜缸中”的句子。 陈爝感慨道:“说起残忍的动物,大家都会提及那些毒蛇猛兽,其实这些动物哪里比得上人类?它们杀人,大多为了生存,唯有人类以折磨同类为乐。” 我们来到展厅的另一侧,见此处并排摆放着许多巨型金属炊器。 袁嘉亨介绍道:“这是烹煮之刑的器具,因为与火有关,也归入了火刑展厅。父亲告诉我,这种烹人的大锅古时候叫鼎或者镬,几乎都是用铜或者铁铸成,不同的是鼎有三足,镬无足。你们看这只明代的镬,是专门用来油烹的。” 我们顺着他所指望去,见到一口直径约为一米的大镬,用木头支架撑着。镬前的铭牌上写着“炸鬼镬”三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