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魏晋_第9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8节 (第2/3页)

大军同出,一起去东海,向东走便是。

    将领们也担心得不心,人心惶然之下,也没安排戒备,东海王一死,将领们各自不服,王衍又没有统合将领的本事,只能让他们各自为政。

    一个和尚挑水,两个抬水,三个没水。

    同样的,东海王手下的四位将领们,谁都不想当探查敌情的前军和断后的后军,当然也没有护卫两侧的翼军,于是十几万大军都围绕在一口棺材周围,簇拥着棺材东出,像一群没有头领的肥羊,游荡在路上。

    没有前军,也没的指挥,这只队伍的速度极慢。

    每天能走二十多里,就已经是厉害的一日了。

    加上三月春寒,不少官员受不了这远行的苦,一步三停歇,王衍更是觉得大军在旁,走慢一点,避免军队拉长,这样更安全。

    也因此,东海王死了十几天,他们还没有走出一百里。

    而这时,石勒来了。

    在另外一边,因为东海王才死不久,所以苍秀儿并不急。

    怎么也是十几万大军,熬上十天半月没有问题。

    徐策也需要时间来统合手下这三方汇集的杂牌军。

    他定下的目标的兵贵精而不贵多,将手下的将士都换了一身装备。

    这种财大气粗的手买人手办法可以说是瞬间生效,虽然只是给普通步卒一件四个薄铁片相连的简易板甲,但这种东西在渤海郡本地的士卒看来,这些都是比他们性命还要贵重的东西。

    别的不说,士气大震是肯定的。

    然后便是cao练配合,徐策要求也不高,把跟着战旗帜改换战阵的速度再提高一点,就已经是超过如今战斗水平线了。

    这些都准备好之后,大军便开拔南下。

    苍秀儿选的路线并不是走陆路,而是走水路。

    渤海郡有一条河叫清河,这河在古代非常有名,旁边的郡叫清河郡,河水可以从渤海直到黄河,然后顺着另外一条河到项城,在这两条河一条顺水,一条逆行,但速度肯定是比人走着快的。

    因为如今渤海郡并不能从陆路上保护运送近两万大军的粮草,这是需要很长的补给线的,而渤海南下项城有千里之遥,这样的距离,都是王弥和石勒的乱军范围,很容易受到攻击,若粮道被截断,结果就不是救人,而是送人头了。

    因此,走河水虽然慢一点,至少稳当。

    但徐策果断拒绝了这一方针。

    这位在几座大山面前乖巧的小哥哥在说到行军打仗时,锋芒毕露,淡然表示:“不需要。”

    他让步卒后军随船而来,让轻骑每人只带二十斤的食物,从渤海南下。

    他们的粮食不是粟米,而是上好的鱼松,一袋十五斤的鱼松,外加五斤奶粉,足够吃十天了。这也是后世蒙古铁骑的标准配制,奶粉是直接用鲜奶煮干,纯天然无污染,相比之下,保质期不长这点跟本算不上缺点。

    他按当年蒙古铁骑的打法,每人都带两匹马,一路换马,七日之内,就已经从黄河北方到了淮河边的项城周围。

    他到来时,晋军已经被石勒包围在了项城外不到一百里的宁平小城。

    嗯,十几万大军被石勒四万多人包围,打仗打到这种程度,也是很厉害了。

    徐策让士卒就地休整,注意隐蔽,然后便亲自去擦查了敌情。

    古代的野外丛林茂密,杂草灌木阻路,纵是平原也情况复杂,但这些都阻挡不了徐策。

    甚至,还很享受,就像一只野兽脱离了樊篱,回到它最自由的天地。

    用一个俗气一点的字来的形容,就是,爽!

    他带着自己训练的手下围绕着宁平小城附近走了一圈,根据痕迹和沿途马粪的分部,粗略地判断出石勒的手下人数与骑兵数量。

    再探查出了他们的驻地,便心里基本有了谱。

    在小城之外的田野地里,石勒已经和这只大军交过手,晋军大溃,躲在小城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