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0节 (第1/3页)
谢谨行先从地上起来,依着太上皇的意思坐到一旁;韩端也坐到了另一侧,抬眼看向太上皇,目光清明而坚定。 他老实说起谢谨行发现穆钧存在的事,当年之事已经无法追究,他们就想找个合适的时机再带穆钧回临京。现在穆钧回去,不过是羊入虎口罢了! 韩端说完,目光在谢谨行身上转了一圈,对太上皇说道:“孙家人何其嚣张,当初要不是孙家子害慎之落水,慎之也不会落下足疾。偏他们连句道歉的话都没有,轻飘飘一句‘闹着玩’就揭过了。”韩端神色认真,“连对慎之都如此,我怕表侄回了京,没几天就被人连着骨头吞了!” 韩端与谢谨行的字都是年少时的老师给起的,韩端字行之,谢谨行字慎之,都是从名意取的字。 谢谨行对此倒是表现得云淡风轻,仿佛丝毫没把自己的足疾放在心上。他叹着气说道:“那么久以前的事,亏得你还记得。” 经韩端这么一提,太上皇的脸色顿时变得不太好。 孙家确实太放肆了,他好好的儿子,被他们孙家女儿弄得得了疯病,时不时会发作一次;他好好的孙子,也被他们孙家派人弄死在乱军之中。 连慎之这个他十分看好的孩子,也被他们孙家养出来的好儿子弄得落下足疾,从此无缘仕途! 想当年,多少人看好慎之这孩子?要不是落下足疾,不知多少人想把女儿嫁给他! 现在虽也有不少人愿意与谢家结亲,条件却远不如当初那些人家,硬生生让慎之蹉跎至今…… 可惜当年他又是气怒又是伤心,气急之下没有深想,直接传为给儿子,再不理朝中之事。如今孙家坐大,在朝中已结下无数盟友,连行之这么出色的孩子都要避其锋芒,连慎之受了那么大的委屈都得忍气吞声…… 太上皇话锋一转,问道:“那孩子名字里的钧,是哪个钧?” 谢谨行答道:“‘秉国之钧’的钧。” “选得不错,”太上皇满面伤心,“应该是宣义给他起的吧?” 谢谨行摇摇头,表示自己无从得知当年之事。 太上皇却笃信了这一点。 即便身死魂消,宣义对这个孩子仍怀有希望,期望他将来能成为辅佐君王的能臣,所以才让遗腹子以“钧”字为名。而“秉国之钧”出自《诗三百》里的《节南山》一诗,写的是朝廷昏聩、权臣跋扈,百姓怨声载道,宣义当时肯定很失望吧,对他失望,对赵家皇室失望,对赵家朝廷更失望! “我要回京去了。”太上皇对谢谨行两人说道,“你们先替我照顾好钧儿。” 谢谨行与韩端对视一眼,知道这关算是过去了。 他们齐齐应下,依着太上皇的意思退了出去。 第108章 谢谨行与韩端出了开善寺,对视一眼,韩端冷不丁开口问:“此事和你无关?” 韩端问得含糊,谢谨行却听懂了,他是问太上皇与穆钧他们见面是不是他的手笔。 谢谨行含笑说道:“这么直白地问出口,倒有点不像你。” “我们目前算是盟友。”韩端淡淡道。他知道太上皇有多后悔当年之事,更清楚这些年太上皇因什么而噩梦连连,刚才才会用谢谨行足疾的事示弱。 但既然是盟友,韩端不想在这节骨眼上相互猜疑,毕竟目前穆钧确实是个很好的储君人选,这次穆钧还意外在太上皇那边过了明路,他和谢谨行要是闹崩了对他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谢谨行见韩端神色认真,便也正经说道:“不是我。” 兴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他安排盛景意和穆钧到县里就是想避免让别人太早认出他们,没想到太上皇居然会在黄天荡碰见他们。 他连太上皇来了钟山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安排太上皇去黄天荡? 太上皇待他们不错,只是或许是当初南渡把赵家皇室的锐气都磨光了,他们耳根子都软,容易听信别人的话,等事情已成定局他们又止不住地后悔。 当年忠武将军领着王师北伐,形势一阵大好,几乎要为朝廷拿回北地了,却被主和派以“莫须有”的这种荒谬理由进谗言冤杀! 当年宣义郡王一家造反之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