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节 (第2/3页)
南方今年大旱。 要知道干旱多是发生在北方,南方被称为鱼米之乡,向来雨水多,百年难遇的干旱居然发生在南方了。尤其他们越往南走,就越是缺水。 屠户等人一辈子没有出过安照县,又因为不识字,根本不懂南北差异。可是族长和许仲文却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眉头却皱成一个川字,几乎能夹死苍蝇。 江舒涵不免有些惊奇,原身第二世到了沙江,一路上并没有碰到干旱? 她仔细想想,他们那时过了张关县,半道被另一伙乱党抓走,直到半年后才找到机会逃到沙江,而那时许多地方都没有干旱。 不过也足以说明这场干旱持续得非常短暂。至少今年的秋收没受什么影响。但是夏收,江舒涵还真不是很清楚。 虽然他们现在碰到干旱,可是江舒涵不免有些庆幸。 良国后来为什么大乱,就是因为各地天灾不断,官府不仅不体恤百姓,反而加收苛捐杂税。百姓活不下去了,才会揭竿而起。 现在刚干旱,动乱只是刚刚开始,远不到后来那么疯狂。只要他们加快脚步到了襄州,一切就能稳定下来了。 柳大郎的注意力没在土地上,而是田野里那些正在往地里灌水的农民,“这些小麦都开始发黄了,还能抽穗吗?” 江舒涵摇了摇头,或许就是因为南方发生干旱,所以后来南方才会比北方更乱。 大家都是种地的庄稼人,开始感同身受叹起气来,“多可惜啊。都长到膝盖了,要是抽不了穗,这一季就白种了。” 这才三月,天就热成这样。接下来只会更热吧? 得亏这些人住在大江边上,有水挑。要是再往南走,那边没有河,又该拿什么灌溉呢? 到了一处村庄,族长示意大家先停下来,“咱们先在这边歇息,多灌点水蒸点干粮。再往前,可能会更干。” 他们进村找几户人家借灶房蒸干粮,族长找到村长寻问这边的情况。 这村长看起来是个实诚人,摇着蒲扇,愁眉苦脸道,“已经有半个月没下雨了。搁咱们这儿,太不正常了。以前咱们三不五时就会下一场小雨。现在冷不丁没有雨,地里的庄稼受不了,叶子都打蔫了。咱们天天去大江挑水,也不知道能不能救回粮食。” 农民靠天吃饭,现在老天不赏脸,一个个都愁得不行,脸上也没了笑模样。 族长说了几句宽慰的话。 村长问他们打哪来,族长简单说了一遍。 村长问,“大江北面怎么样?地也干吗?” “不干,我看小麦长得挺好。”族长笑道。 村长点了点头,松了一口气。要是那边也干旱,他们日子可能真要过不下去了。 吃完干粮,江舒涵一行人就告辞离开了。 再往前走,到了镇上,族长特地多买了些粮食,粮价又贵了三成。他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直接将四辆牛车全装满。 不仅如此,他还买了四辆板车和木桶,桶里全部装满了水。 出发没多久,他们路上遇到不少牛车马车,这些人的车上几乎都装着木桶。一问才知,里面都是水。 屠户不满有些焦急,“族长,南边缺水,咱们还继续吗?” 族长叹气,“不往南走,咱们待在这儿,只会被人当成流寇。” 江舒涵宽慰他,“或许只是这一段干旱呢?再往前走就不干旱了。” 至少沙州那边就没有发生过干旱。江舒涵猜测干旱只是部分区域,并不是整个南方都干。 屠户等人见两人都坚持往南走,也就没再说什么。 又往前走了三天,土地还是一样干,依旧没有下雨。而且天更热了。 这天他们停在一处村落,这村子的庄稼全部都干枯了,没有一点绿意,就算现在下一场雨,都救不活的那种。 村子右侧是片农田,干枯的麦子差不多被人们踏平了。位于正中间的地方此时已经聚集了上千人。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