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2页 (第1/2页)
袁宵听她这么说,忍不住问道,“你能想开固然很好,贵主看起来也是有情有义之辈,我是惟愿你们白头偕老的,不过你……” 世人都觉得她们身份悬殊,李千金自己心里更清楚。这种话说得多了,总是惹人厌烦的,也会让李千金心里存下芥蒂。所以话到嘴边,袁宵却又忍住了,改口道,“不过你要记得,你首先是你自己。” 这一点温柔被李千金查知,她忍不住点头应道,“放心,我总不能白去那边一趟。” 她顿了顿,猜想不拿出自己的底牌,袁宵估计是不会放心了,便道,“虽然地位悬殊,但我也不靠贵主吃饭,总会给自己留下进退的余地的。你难道忘了,我们当初准备了三项手艺,花露和香皂且不提,剩下那一样,可是能够影响国计民生的。” 剩下那一样是糖。 在现代,糖已经是路边随意一个小卖部都有售的东西,普遍得每家每户都会常备。但这个时代不是,此时糖还是奢侈品,只有家有余钱的人,才会考虑买一点甜甜嘴。 所以李千金说它能够影响到国计民生,还真是半点都不夸张。 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和发展,盛世大唐已经初见气象,民间百姓富裕了,自然对这些温饱之外的东西有了渴求,所以如今世面上,糖这种商品是供不应求的。 因为这个缘故,贞观二十一年,皇帝甚至不远千里派遣使臣前往“摩揭它国”求取熬糖法。 这个摩揭它国在印度,可以说,这熬糖法的求取,虽然没有玄奘取经这么惊心动魄,甚至敷衍成了国人皆知的传奇故事,但它的社会影响和重要性,却还犹有过之。 李千金手握的白糖制取新法,可是说是能够改变整个大唐糖业的关键技术。 而众所周知,技术是最值钱的。虽然在这个没有专利保护,而且皇亲贵胄可以巧取豪夺的时代,要抱住自己的专利权并不容易,但是既然有筹码,也就有了转圜的余地。 李千金又不蠢,有这样好的条件,必然能够为自己谋取足够的好处。 这样一来,她和新兴公主之间的差距,也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了。 虽然这一切都还只在计划之中,但是李千金对此很有信心,“自太宗以来,因为制糖效率提升,国内也开始大量种植甘蔗。因为不能选用已经耕熟的良田沃土,所以贞观以后,岭南成了最好的选择,据说如今那里遍地都是甘蔗园,大唐所用之糖,十之七八出自当地。” “岭南无主之地多得很,我打算在那边插一手,然后用手中技术将这些甘蔗园主联络起来,成立一个糖业协会,它会成为我的另一个后盾。”说到这里,她眉一扬,竟有些睥睨之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