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代名嘴[娱乐圈]_分节阅读_47 (第2/3页)
的综艺节目,赵亮本人也是出了名的“快嘴”,但到了台下,他经常是安静地坐在角落里,戴上节目里不会出现的厚重眼镜,一脸严肃地陷入自己的世界,让人难以接近。单阳不想太过唐突,带着明显的功利心去讨好赵亮,只能不断地在日常的工作和演出中磨砺自己,试图让自己更加出彩。 每周录制日的下午两点,节目组照例会开组内会议,讨论节目的编排和内容。ABC的娱乐组是非常有经验的制作团队,汇集了全国优秀的娱乐电视节目制作人才,每一次会议上的头脑风暴都能给单阳带来暴风雪一般强有力的冲击感。之后三点,节目团队开始进行彩排,如果没有意外,所有人员都会提前聚集。赵亮虽然是主持人团队中资质最老,节目任务最多的成员,但是极少缺席彩排,总是以极其认真地态度对待每一场排演。这一点也让单阳尤其佩服。 一个主持人,可以不一定是观赏价值高的,也不一定是风趣的,甚至不一定需要有亲和力,但一定得是真诚的。虽然观众们总是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姿态来审视台上的这些人,但最冷漠的观众总是有最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往往能以一种近乎本能的敏感感受到主持人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真诚”。毫不敷衍观众,尽可能得服务于观众,将观众融入到节目本身中来。 值得庆幸的是,多次排演下来,单阳也终于以自己的努力,给赵亮留下了不错的印象。首先,单阳善于站位,这对于一个新得才出厂的主持人而言,实在是太难得的品质。大多数主持人在职场的最初始,都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他们不知道摄像机在什么地方,不知道何为机位和站台,全场乱飘,总是让自己的搭档在台上尴尬地找人。 有一次,赵亮忍不住问了单阳这个问题。那是一次中场休息,赵亮照例坐在专属于他的角落里,单阳正把热咖啡送到他的手上。赵亮指了指自己身边的位置,笑了笑,让单阳坐下休息会儿。 赵亮说,“即便是科班出身的正统主持人新人,也很难有你这样的领悟。” 单阳想了想,回答道:“这可能是因为我之前做过两年多摄像师的助手吧。”那完全是出于他自己的兴趣,在电台工作之余,通过熟人的关系在地方台的摄影棚找到了这样一个观摩的机会,有幸认识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像师,人称“胡一眼”,说的是这位师傅能用一眼就知道三脚架下去的位置,是不是最佳的机位。“那个时候,只要我把三脚架放下去,如果胡师傅冲我抬下巴,就说明我的位置不对,得重新对。时间久了,我几乎是潜意识地就认出摄影棚里的机位和他们的焦点。不能让机器来找我,我会找它们。” “这很难得。”赵亮难得露出了几分笑模样,“我当年还在读书的时候,实习期间也是扛三脚架的,现在好像认真做这件事情的年轻人少了。” 大概是心情不错,赵亮破例说了许多话,单阳也顺便问了些问题。赵亮聊起了自己的年轻时代,当年一个月只能拿50块钱的补贴,却要东奔西跑四处跑节目,累得苦不堪言。“我一米七几的个头,最瘦的时候只有一百多点,穿上衣服就跟空架子一样,吓人得很。那时候有个老师跟我说,赵亮,你这样不行,样子太难看了。没过几年,电视节目确实是帅哥美女光鲜亮丽的市场了。我不行,我从小就长得太欠缺。但我很要强,心里面不服气。主持人不是靠嘴么,谁规定的长得不好就不能出头。憋着一股劲儿,使劲往前冲。我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最多的时候接了十个栏目,一个星期录十场,做梦都在说台词。说到底,主持人也是年轻饭,吃着吃着,身体就吃不消了。还是你们年轻人好,有资本,如果足够有心,就能走得远。” 赵亮早在十年前出过一本自传小说,里面提到了很多年轻时候及出名初期的感悟,单阳在刚开始萌生从事主持行业之初就拜读过了。赵亮给他的感觉是特别有涵养的读书人,思考之间充满着智慧,但又一点也不阳春白雪,将娱乐观众视为一件极其严肃而高尚的活动。单阳没有提到自己已经了解过赵亮的生平,就着之前读书时候的感悟,和赵亮交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