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徐后传_分节阅读_165 (第1/2页)
话说这边马全和女儿打起了小算盘,想跻身京城豪门。另一边徐妙仪终于见到了智及禅师。 徐妙仪将刚采得的灵芝送给智及方丈,袁珙还没走,他和徐妙仪也算是熟人了,笑嘻嘻的问道:“为何独独智及有灵芝,贫道却一根草都没有?” 徐妙仪不喜欢袁珙,因为袁珙给义父道衍禅师相面,说他“三角眼,形如病虎,冷血嗜杀”。 徐妙仪说道:“我并不知袁神仙来访,没有准备礼物,见谅。” 袁珙笑道:“不要紧,贫道不会和一个晚辈计较的。对了,贫道从京城万寿寺道衍禅师那里而来,听说你认祖归宗成了徐家大小姐,怎么跑凤阳来了?” 徐妙仪看了一眼智及方丈,智及使了一个眼色,徐妙仪说道:“这里是我父亲的出生地,我想来家乡看看。” 袁珙仙风道骨,摸着胡须叹道:“凤阳好地方啊,是龙兴之地,不过贫道观此地天象,凤阳连出了许多大人物,气数已尽,将来再难出圣贤。” 徐妙仪笑道:“是吗?我怎么听说袁神仙给马小姐算命,算出了贵不可言的命数,这马大人也是凤阳人,新科进士呢。” 袁珙连连摆手道:“贫道只是说命格极贵,没说什么贵不可言。我看徐小姐的面相,也是极贵的好相貌呢,你既然已经认祖归宗了,应该知道自己的生辰八字吧,今日贫道再次和你重逢,可以给你算一卦。” 徐妙仪不信道术,推诿道:“袁神仙,我跟着道衍禅师修佛的。” 佛道两家,各走各的路。 智及禅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佛道本一体,都是劝人向善的。” 袁珙说道:“你这丫头,从小就不信命,其实命由天定,一切皆有定数。以前我给你相面,说你非池中之物,如今不就灵验了吗?” 徐妙仪眼珠子一转,提笔写了一行字递给袁珙,说道:“果真一切都是注定的?那劳烦袁神仙算一算这个八字。” 袁珙一扫纸条,沉吟道:“不是你的八字,算算年龄,这人已经六十来岁了。” 徐妙仪说道:“我就问一句,袁神仙推演八字,此人现在是死是活?” 袁珙掐指推算,还当场摇卦五次,最终摇头说道:“此人已死,这是何人的八字?” 徐妙仪说道:“我的外祖父,谢再兴。” 禅房顿时一阵静默。 过了一会,袁珙说道:“好像听道衍说皇上不许你追查谢再兴案了。” 徐妙仪一副市井无赖的痞气,冷笑道:“难道在座佛教和道教的两位泰斗要告密不成?” 还真不能。智及方丈和袁珙对视一眼,哪怕看在道衍的面子上了呢,装聋作瞎吧。 这两位都是当年红巾军三分天下混战的风云人物,徐妙仪问道:“两位大师可曾见过我外公?袁神仙,你会相面,当时见面时相出我外公会死于非命吗?” 作者有话要说: 所以徐后传的前半部分可以叫做“外公去哪儿” 外公,外公,你到底死在哪里了…… ☆、第169章 日月相刑 袁珙和智及方丈面面相觑。 和尚也好,道人也罢,名为方外之人,但在兵荒马乱的乱世之中,谁能真真做到超脱呢? 金人入关时,袁珙全家惨遭灭门。当年人们修道,修佛,其实初衷并非向往佛法或者成仙,而是求得一处容身之所,一顿饱饭而已。 想要生存,想要出名,就必须在红尘中做到游刃有余,和官场以及各路英雄豪杰们搞好关系,左右逢源,袁珙和智及方丈就是如此。 他们代表佛道两家,服侍过元朝宫廷,也是元朝高官的座上宾,同时和起义的红巾军领袖们来往,当时红巾军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三分江南。陈友谅不信佛道,张士诚为得江南士子之心,用儒学来稳定统治,干脆四处拆佛堂道观建学堂,瓜分庙产,命和尚道士们还俗。 唯有朱元璋当过和尚,信仰佛教,对佛道等宗教比较宽容,所以智及禅师和袁珙与朱元璋来往最为密切,他们都见过朱元璋的心腹大将谢再兴,对当年谋反案也有所了解。 徐妙仪问起外公谢再兴,两人都是快要修炼成精的老狐狸了,当然不会直接回答,毕竟洪武帝登基之后用人不拘一格,重用佛门和道教中人,许多有才华的和尚道士都当了官,成为一方大员,并且做出了政绩,这在前面所有朝代都不曾有过,儒释道三家隐隐间有分庭抗议之势。 其实也不能怪洪武帝偏信和尚道士。儒林中人至今有不少缅怀前朝元代的遗老遗少,他们“一女不事二夫”的节cao,坚决不肯当明朝的官。而另一部分读书人以前被“吴王”张士诚折服,觉得张士诚礼贤下士,文雅贤德,比朱元璋更适合当皇帝。他们不肯出仕,做足高冷的姿态,希望朱元璋能够三顾茅庐去请他们出山。 朱元璋绝对不屈从儒林的规则,这天下是朕的,朕制定规则,你们要么忍,要么滚。他是个强势的帝王,不肯惯着这些读书人清高的毛病,你们不出来当官,那朕就重用有才学的和尚道士们,而且方外中人没有牵挂,没有儒林那些盘根错节的师门、同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