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节 (第4/4页)
的要员,其中十一人都不在我城中,好叫别人笑话了去。而那一帮会党之人,说说他是流氓也毫不为过,这城中之乱局。少不了他们的影子,现在倒好,居然也许了他们二营巡防的位子,当真让人瞧不明白呐!” 李汉旁边,那位三十二标的原清军标统孙国安突然开了口。他见那李汉似乎与自己一般颇不受待见,又见屋内隐现刀光剑影,未免遭到波及,便也兴了拉拢他的念头了,那吴兆麟虽说之前情况与他一般,不过瞧见他与共进会还有熊秉坤等掌兵之人走进,心中感觉自己这是便是投靠了过去,估计也不会多受待见,而跟他一样不被屋内各方所待见的李汉便入了他的眼中。 李汉点了点头,这三十二标标统孙国安的资料他也令李东来收集了一些,说起来此人勉强也算半个人物,他与那历史背后的巨人—蓝天蔚乃是同年同届的好友,不过蓝天蔚因为与那革命党人走进,结果被张彪猜忌,因而搁置出走之后,他便顶替了蓝天蔚认了三十二标标统之位。 “孙兄言过了,我等看着便是了……” 李汉淡笑着回了一句,五位标统中便是孙国安这样的降将都在即将成立的军政府中混了个位子,唯独他,除开身上还兼着第一标的标统之外,竟然连个军务参谋的闲置都未担上,这个种的因由,怎能不令屋内一众将官遐想。不过现在用一个词来形容现在的他,那就是‘冷眼旁观’。没错,他之前虽然有些走神了,不过对于这屋内的情况还分神关注了一下,因此倒也瞧了个分明,心下顿时明悟了许多,也知晓了缘何那共进会的一帮人会让出了第二标的位子,想来之前两方人马已是交涉一番了,这样一来,几乎把两方都得罪了一番的他若还能在这新政府中混个位子,那历史上南方也不会被袁大头的北洋政府压制那么多年了。 对于革命党那内里是些什么人物,他可要比南燕同知道的更清楚,原来的历史上湖北军政府成立后,一些所谓的革命党元老来投,结果令人诧异的是到阳夏战争才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这军政府内,真正的武昌起义的功臣大都被边缘化,成为一个个无足轻重的卒子,反倒是某些口号喊得高高,最善争权夺势之辈,居然夺去了那新生军政府的领导权,真正一心革命之人的天真性与这群革命党人的排他性可见一般。 在“辛亥革命”中,年轻的革命者中仍不缺乏政治上的天真派,他们中的一些人抱着“功成身退”的思想参加革命,革命一成,立刻退隐,而另一些人则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乃至生命,为那些一心钻营的晚清政客们铺平了往上爬的道路,也为以后的军阀混战打下了埋伏,如果这些革命者们能够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一点,中国的近代历史或许真的能够改写。 当然,并非所有的革命者都是单纯幼稚的,部分人利用革命大势,成功的将自己推上高位,然后,也投身于军阀混战之中,不过,那时的他们,已不再是革命者了。 这个时代的中国,其土壤更适合滋养军阀,而不是纯粹的革命者。 “既然我穿越到这个时代,那么,就让我来改变这一切吧。” 瞧见那屋内有些古怪的气氛,李汉心道。 第一卷 燃自武昌的革命之火 第七十章 两镇光复与冲突(上) “好了各位,这第二标的标统之位,荣各位不嫌弃,吴某便兼任了它。不过咱们这‘湖北军政府’虽然已经成立,各部长官也大多挑出了人选,但是大家可千万别忘记了,咱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位子没有选出合适的人选,那便是……” “嘭嘭~~~” 吴兆麟才刚站出来对屋内的一众感谢了一番,不过,他方才刚要自提议,推选一位有威望之人胜任那即将成立的湖北军政府的都督之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叩门声,打断了他的话。 屋内顿时响起了阵阵低声交谈声,吴兆麟皱了皱眉头,开会之前他特别嘱咐过的,若是没有什么重大军情,一律不得打扰,难道是…… 心中有些惊慌的他脸上却不露声色,低头淡声一句“进来”,门应声而响,外面疾步走进了一位看上去稚气未消的娃娃兵,是测绘学堂的学生兵,因为懂得不少的知识,吴兆麟之前招了不少命人保护他们在城中恢复之前被破坏的电话、电报联络。 “大都督……各位大人好……” 那冲进学生兵瞧见屋内正在开会的一帮人的目光全都落在了自己身上,顿时紧张的口舌都有些打颤,连原本要说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什么事情,说吧!” 吴兆麟瞧见他的手上拿着一页电报,显然必有重大军情,因此和声催促到。 “是……是,大……大都督……” 见到他并没有责怪,那学生兵虽然依旧有些紧张,不过却也脸上也轻松了许多,刚忙举起手上的那也电报纸。 “禀大都督跟各位大人,汉阳方刚发过来的电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