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倾覆 (第1/3页)
大争之世,乱世格局,滚滚持续百年。 至大周武王,终于一统天下,大封诸侯。武王建功立业后,没多久便溘然长逝。此后大周朝数代庸政。 传至第四代,到了文王祝政手中,更是诸侯盘亘,战乱不停。祝政登基之后,依仗常歌将军,这才勉强将大周动荡局面制住。 大周朝常歌将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把沉沙戟斩将无数、人鬼见愁。诸侯、朝野提起俱是又敬又畏。 那时候的常歌,犹如定国脊梁。 次次他凯旋归来,百姓夹道相迎,想一睹玉面将军的风采;文王亲自解甲,更是一段帝将和睦的佳话。 一切的美谈都止于三年前。 常歌凉州凯旋,文王祝政一如既往地站在城门楼上迎接。这位素来视常歌为左膀右臂的周天子祝政,亲自命人将常歌拿下。 这之后,他又急急赶至天牢,亲手灌了一杯鸩酒,送他西去。 至此,大周再无天选良将。 常歌命殒,外戚司徒镜趁机将大周朝掀了个天翻地覆。 一夜兵变,将大周长安宫城屠了个干干净净。次日,便自立为王,登基称帝,国号改“魏”。 此前,垂衣治天下、受万人朝拜的周天子祝政,也崩于宫变当晚。 说起来,周天子祝政还需称司徒镜一声“外祖”,但他这外祖杀起祝家人来,可是毫不手软。 内忧不止,外患不断。 之前苦被常将军压制的各方诸侯,趁机雄起,意图问鼎中原。 彼时,汉中还是大周的汉中,上庸也还是大周的上庸。 汉中、上庸这条入蜀要道,被大周接连遏了七八年,即使是无为而治的益州主公刘善德,也早已恼怒这块要地被他人要挟许久了。 益州此前几次发兵,意欲夺回,玉面将军常歌几次出征,都将益州军打了个落花流水。于是这块地盘,被人拿住了便也就拿住了。 时移世易,常歌早已命染黄沙。 趁着大周颠覆、魏国大乱,益州刘主公即刻着卜醒点了二十万兵马,长驱北上,大获全胜,一举拿下汉中。 也正因此役,卜醒得了个“镇北大将军”之称。 而卜醒遇上这位军事鬼才、丑将军黑风魅,也正是在这场汉中战役上。 * 北方人骁勇。 即使巴蜀之地富庶、粮草充足,还特意趁着魏国动乱进攻,在最开始的汉中战役上,卜醒没吃到什么甜头。 泱泱大国,倾覆之际,魏军毫不悲天悯人、无一人丢盔弃甲,反而颇有一种背水一战的悲凉。 这场战役足足打了三天四夜,魏军生生是铁骨铮铮,一步不退。 战了几日,卜醒也几乎几日没睡。只梁上悬着头发、扎着银针,强睁着眼睛,吊着精神气儿。 第四天。 卜醒实在忍不住,不知不觉眯了一会儿。刚一低头,却被拴在梁上的头发扯醒。 他登时一个激灵,问副将道:“几时了?” 副将拱手:“回将军,已是卯时了。” 卜醒侧耳倾听,响彻了几夜的喊杀声奄奄熄了,他问道:“这是第几波冲锋了?” 副将说:“已是第三十八波了。将士们疲的很,现下轮班在休息。” “对面呢?” “一样。” 卜醒三两下将发髻从梁上垂下来的布条上解开,来不及整理仪容,几步就走了出去。 汉中的天,和巴蜀不一样。 荒凉。 刚刚卯时,太阳将出未出,战场上胡旋吹着冷风。 卜醒走了几步,营帐外遍地是痛楚哀鸣的伤兵。折断的□□散在地上,沾满黄沙的红缨昭示着主人曾经的骁勇。 长风过沙场,戚戚枯草瑟。 卜醒走出大营,远处的烽火染黑了黯然的天空。他打算登上瞭望塔,看看状况。副将莫惊风顺手递了头盔。 临时搭的瞭望塔还有些摇晃。 登上去后,卜醒发现勘察兵伏在栏杆上,身体被一丈长的巨箭贯穿,血沿着瞭望塔地板、滴滴答答的流了一地。 他藏了心中的悲戚,绕开了死去的卫兵,眯着眼观察前线的阵仗。副将莫惊风绷着身子立于身后,握着盾牌,警惕着四周是否有人偷袭。 确如副将所说,打了三天四夜下来,两方都疲惫不堪。现下战场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