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6节 (第3/4页)
话还得属谭家女眷,她们日日忙自己的事,从不和其他女眷过多往来,人去她们礼貌地欢迎,人不去她们做自己的事儿,群而不党,静而不嫌,姑嫂相处和睦,亲如姐妹,甚是融洽,看过谭家女眷,再看陆家后宅姐妹鱼死网破的局面,读书人愈发能体会何谓家和万事兴。 有人劝陆甘通,“前程要紧,如何能拘束于后宅而错过入国子监考试的机会...” 了解双方恩怨的绵州读书人也劝,“谭老爷宅心仁厚,必不会耿耿于怀,你和他好好说说罢。” 机会可遇而不可求,为了逞一时之气错过大好的机会不值得,陆甘通过于执拗了。 “谭老爷此时就在屋里,你上楼找他罢。” 陆甘通昂着头,倨傲骄矜高不可攀的模样,正欲转身朝楼上走,但听人叹息道,“罢了,你若不愿我强求你作甚。” 陆甘通:“......” 好不容易找到台阶的陆甘通没抬脚下呢,人家就把台阶收了,陆甘通脸色铁青,哼哼了好几声,谁晓得周围人都不再吭声,连在他面前提也不提此事了。 陆甘通:“......” 眼看离国子监的考试越来越近,楼里的读书人躁动起来,早晚拿着书在屋里来回踱步,陆甘通被同房的李举人晃得头昏脑胀,“你不能坐着看书吗?” 不就是个国子监考试,用得着慌张成这样吗? 陆甘通瞄了眼李举人看的书,心里默默背诵遍,想到什么,气得跺脚。 李举人:“两位姨娘又出事了?” 陆甘通:“......”话不投机半句多,他忿忿地起身走出房门,啪的声把门关得震天响,哪晓得冤家路窄,在楼梯口碰到了准备出去的谭盛礼,陆甘通气结,轻嗤了声,转身又气冲冲回了房间。 谭盛礼莫名,望着陆甘通怒气滔天的背影,慢慢下了楼,他去学堂找薛夫子的,随着各地考生来京,学堂又收了几个学生,薛夫子要比以前忙碌,也不敢带着他们走太远,最小的学生五岁,事事要人照顾的年纪,出行极为不便,见着谭盛礼,他邀请谭盛礼过几日出城赏花,深秋的花别有番孤寂苍凉,这份景象,同龄人感触更深,学生们不会懂。 国子监的四季考试就在几日后,谭盛礼低声询问,“薛夫子笃定谭某不会去国子监?” 薛夫子拿过文章翻了几张,点评恰到好处,他笑了,“能把乞儿教得如此好的人又怎会为名利所累。”他问过乞儿跟着谭盛礼学了什么,乞儿想了许久答不上来,最后念了句诗,‘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乞儿说他这是他正在学的。 谭盛礼的胸襟,非常人所能达也。 故而,对国子监考试从不感兴趣的他托人要了张请帖,任由谭盛礼自己写的请帖,乞儿说谭盛礼邀请了很多人,连对其不屑一顾的人谭盛礼都邀请了。 这样豁达的人,岂会在意名次。 他问谭盛礼,“那位陆举人性情高傲,你贸然添上他名字他也不见得会感激你。” “我尽到情分即可,去与不去还得他自己拿主意。” 薛夫子稍稍想想,“还是你品德更高尚。”宽柔以教,不报无道,何其难也,世间能做到此的,恐怕也就眼前人了,薛夫子自愧不如,拿起手里的文章,“不知谭老爷得空时能否去薛家族学讲授两课?” 族里孩子性格骄纵,任性妄为,不喜读书,怎么惩戒都不管用,谭盛礼如果能指导几句对他们大有裨益,尤其是写文章,任何人刚开始写文章都有词句混乱不知所云的地步,若能找个精通文章诗词的先生教,定好开篇立意,以后他们自己读书也会比旁人更轻松。 “他们调皮,族学先生常常被气得愤然离去,谭老爷若肯帮忙,在下感激不尽。” “薛夫子严重了,谭某能力卑微,承蒙你看得起,便去瞧瞧吧。” 谭盛礼问了几句孩子们的情况,把日子定在国子监考试后,薛夫子拱手应下,欣喜之余又倍感歉意,以谭盛礼的品行,入国子监做老师都绰绰有余,被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