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切黑之后[重生]_第21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页 (第2/2页)

了主人翁的命运。

    这篇小说背景定在一处地级县城,讲述了竹马竹马的俩小孩感情的转变及人生的转向。

    主角郑诚和温良有开裆裤的交情,一起经历了高三、高考、毕业分离……多年后,他们在繁华临海都市的过街天桥上再次相遇。

    故事从相遇开始说,倒叙的手法,整篇都充斥着朦胧和迷幻感。

    小说篇幅不长,冲突点共有三处,分别是温良被父亲殴打后郑诚挺身相助,高考前的出柜,高考后的约见,这些全都发生在回忆线里。

    正常时空线的台词环境大多温情柔软,但全文的悬念却放置于此。

    其实温良根本没有出现在天桥,他本人早在几年前离世,过街天桥的重逢只是郑诚的一场大梦。

    梦境美化了现实,掩盖了种种的妥协和现实的重击。

    他们真正缔约的地方是在家乡的石桥,那里正是两人的分离地。

    而前来赴约的是温良的朋友周伯舟。

    那时的郑诚事业受挫,孤身一人,又身患重疾,原本想再见温良一面后一死了之。

    故事的最后,周柏舟告诉他,桥下河水不舍昼夜地流淌,温良的遗言说,他一生不曾后退,永远朝前,而这一次当他终于走到终点,见到天高海阔,他就会折回来,你只要活着往前,他就能从死地回返。

    你来我往的三重寓意,是石桥和天桥上向两方的分别,生死的歧轨,感情的重逢。

    这不是适合改为电影的小说。

    隐晦的寓意,繁琐的细节,节奏缓慢,大篇幅的独白。

    相比于汤圆酒糟长篇环环相扣的情节,这更像是他随意写出,来虐一虐读者的产物。

    孟淮明的备忘录里记录了导演关于这部片子的改编要求,硬性的一点是要取缔掉大部分两位主角在十八岁以前的经历,这不用提点,孟淮明都能准确cao作。

    不好办的是孙导还执念着他成名作的少年情怀,要求将高考后约见的那一场戏写出风格写出氛围。

    至于是什么氛围,孙导自己也讲不清。

    他磨光了灵性,还在妄图找回那惊鸿一瞬的激情辉煌。

    要求叠加下,就已经相当于要把小说的结构打散。

    全文三万字至少有一大半是回忆,砍掉了,重点就要转移到代表“梦境”和“现实”的时间线上,而这些在原文仅是三言两语。

    说白了最后还是靠编剧瞎掰。

    孟淮明接耽改剧的经验不是没有,但这种风格的本子还是第一次见。

    之所以抢着要,挑战自我的成分比较大,加上汤圆酒糟确实是个可以依傍的笔名,他本人也挺喜欢他的风格,当时就拍板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