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节 (第3/3页)
我是北方人,更看重小麦这份粮食,我觉得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挺多的。” 赵文胜闻言心中一笑, 不愧是在未来被称为小麦远缘杂交之父, 科学院院士、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 真一眼就瞅中了心头好。 赵文胜说“哦是什么” “在二倍体作物中,只要两组染色体上的基因保持协同和一致,性状改良就可起作用。但小麦是六倍体,要六组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都保持协调和一致,自然会更难。正因为此,想要一个性状改良的代谢网络,稳定遗传的雄性不育与恢复系统实现杂种优势利用,难度很大。” 赵文胜听着连连点头,这些内容资料上没有写,李振能如此清晰地说出来,要么是之前下过功夫研究,要么就是专业能力超强,直接从资料得到的结论。 “但我之前翻了下资料,惊讶的发现有些突破性技术居然陈列了不少,比如这里写着基于小麦光温敏不育系发现后,揭示了其不育机制、恢复性与强优势规律、异交生物学等,攻克了育性恢复、高效制种、优势组合三大技术瓶颈,创建二系杂交小麦育种体系。” 李振的声音亢奋起来“如果这些问题的攻克技术都有,那么后面的问题就很好解决,与其向全国推广杂交水稻,不如推广小麦。” 李平平眉头皱了皱“我们应该把目光落在实处,杂交小麦尚有多个难关没突破。而杂交水稻已经出了确切的产量报道。前期还是推广杂交水稻比较好。” “但是从杂交水稻上的资料看,他们更多的追求的是单产冠军,在技术上搞的是专种专肥,有点锦标主义的味道吧,以这个亩产800公斤的超级稻为例,你看看这上面的要求,不仅需要高肥高水,阳光充沛,雨量充足,小环境气候非常适合,还必须人工插秧、七天一打药、人工除草和量身定造的配方精确施肥法等等,而且还强调前期多位农技专家时刻关注试验田你觉得这些条件,哪些农民的田地能达到种植要求。” “但是杂交小麦研究出来就不一样了。它本身就是适应性最广的种植物。你看看这里写的相关报告,气候、灌溉等条件越苛刻,杂交小麦的表现就越突出,尤其在盐碱地上表现特别优秀。我国北方三大城的盐碱地面积达1000余万亩之多,推广杂交小麦是最稳妥的。” 李平平慢悠悠地说“你作为科研人员努力研究杂交小麦,我觉得没问题。但现在的情况是,杂交水稻和玉米已经处于成熟发展阶段,而杂交小麦还在产业化发展的初期,现在提普及杂交小麦有点好高鹭远。再说了,杂交水稻现在不能在盐碱地高产,不代表以后不可以这也会是我们研究员未来研究的重中之重。” 眼见李振和李平平莫名其妙在水稻和小麦谁更优越上争锋相对,赵文胜忍不住看向另外一位后世专家的李海。 此时的李海皮肤黝黑,格外的老实巴交。 当听到赵文胜询问他时,李海不好意思地揉了揉后脑勺,轻声说“俺觉得各有优势,不过俺最关注的的还是这杂交玉米。俺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地里研究下紧凑型玉米了” 赵文胜“” 怪不得被后世的人被称为紧凑型玉米育种第一人。 这三位“专家”果然是各有偏好啊。 赵文胜见这一桌讨论的味越来越重。 他咳嗽一声,说道“好了诸位课题讨论时间结束。发给你们的每一份资料后面都留有三道理论思考题。各位可以将你们对哪些项目感兴趣,以及对资料中的实验项目的想法写上去。请一定要用心写。” 片刻,他补充“这里有建业公司购买来的几吨杂交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种子。将根据你们答题的精彩程度,分配给你们所在的研究所。请各位尽心尽力。” 赵文胜顿了顿,满意地看见众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便示意大家可以开始答题了。 温筱暖的经历很特殊,一开始有些烦躁大学生活的不自由,但渐渐的,倒是能体会一点普通大学生的生活乐趣。 她用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水,镜中人的脸只有巴掌大,标准的美人鹅蛋脸,皮肤白嫩得能掐出水来,尤其是水眸上的睫毛,卷长得逆天。 温筱暖“”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刷题把魅力值的勋章刷高了。 虽说五官还是那个五官,但好像整体在做细微精雕一样,美得令人她自己都有些咋舌,乍一看她都有些不认识自己了。 “筱暖大美人,别发呆了。点名大魔王的课快迟到了,赶紧的。”探头说话的是林珍珍,她一口叼着酸奶,一边胡乱地将桌上的书塞进包里。 温筱暖应了一声,将早已准备好的挎包背上,和早等在外面的荀子玉会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