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冰湖奇兽 (第2/3页)
处一出巨石的背后。 张三丰问“武林神通”张断桥“前辈见识广远,对刚才冰湖怪物应有所知。请教它是何物?” 张断桥答“老汉活到这把年纪,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怪物,对它实无所知。” 正在他们说话间,只见那白色怪物居然从寺庙内飞起又重重的落回冰湖内,冰湖内冰渣和水花漫天飞来,声音震耳欲聋,让人不敢再目视。 金刀门掌门朱振邦说“原来这神物可以离开水生活,体形这样庞大还飞得这样高,实乃人间罕有也。” 刚才为了逃命,几十人还万分惊恐、大呼小叫的,但片刻间一切进入死一般的沉寂,除了怪兽发出的声音,此外再没有人的任何声音,就连呼吸声也是极力的压抑、减少。 大家不敢再说话,也不敢再发出任何响声。观察了片刻,看到白色怪兽慢慢潜入湖底,只到再也看不见了,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再观察四周,见太白禅寺周围居然没有任何人影, 不远处的太白道观内也是鸦雀无声。 建云方丈说“寺庙内的人都跑光了,此地不可久留。我们也继续赶路吧。” 张三丰点点头,带领众人借着天空的微光和冰雪的光芒继续向太白山的高处攀去。 从大太白海南直上至金星洞(称万年不融冰洞),有铁像、钟、罄等。再上行二里至跑马梁雷神殿。向东上行二百余米至拔仙台(其上有太白洞),海拔甚高,景色冠绝,这时天已大明。只见拔仙台上立一石碑,上书“拔仙绝顶”四个大字。 拔仙台有巨石平台,能容纳百余人。巨石平台下就是万丈深涧。拔仙绝顶,拔仙台是太白山最高巅。从下向上望去,峰顶凌空,锷刺蓝天。李白有“举手可近月”之形象比喻,民谚“太白山离天三尺三”也是指此。 拔仙绝顶台面开阔平坦,向西直通跑马梁,站上拔仙台极目远眺。果真是“会当临绝顶。一览群山小”。至若晴夏景明之时,北望秦川,渭河如带,蜿蜒曲迥,川原似棋盘,阡陌纵横。颜色灰暗处,是村落、街市与手工作坊。四顾环视,或石河石海广布。似浪涛翻滚奔腾;深涧、悬崖如刀劈剑削,深不见底;山峦重叠。如犬牙交错;唯拔仙台如鹤立鸡群,群山揖围其下,如众星捧月,景象别致。入夜,晴空月朗之时,山峰含黛,群星灿灿,万籁俱寂,时有微风沙沙。每当夕阳西下或红日初升之时,霞光四射,薄雾彤彤,云涛赤红与金黄深浅相间,向阳岩壁、峰崖一片通红,奇丽壮观。 张三丰一行来此正是晚秋的早晨,站在拔仙绝顶上已觉得寒风扑面,寒气袭人。空气是那样的纯净,好像忘掉尘世间的一切忧愁烦恼一样,全身心顿时感到非常轻松舒适。远望天空湛蓝湛蓝的,没有一丝云朵。但奇怪的是,周围的山峰、深谷、沟壑和平川却是云蒸霞蔚,云雾缭绕,处于一片云海的世界。 张三丰赞叹道“此处是多么好的一处清修的地方啊,在这里建一处道馆日日面对仙境,哪有不修炼到至高境界的道理?” 建云方丈也赞叹道“我也有此意,在这拔仙台上建一小寺,每日面对广袤的山川和云海,领悟世间的佛的真谛,抛却身心中的杂念和尘埃,追寻佛家的最高修行境界。” 他们一边欣赏这尘世间难得的绝世美景,一边商量着共同在这里建道观和寺庙的事情。他们最终决定,今年冬天就开始行动,着手在这拔仙台上建道观和寺庙。 虽然武当派太极门掌门张三丰和天竺山建云方丈属于不同的门派,有不同的信仰和理念,但奇怪的是在这太白山绝顶拔仙台上,他们却达成了一个共同的协议一起在这里建造清修之地,共同在这里追求人生的最高悟境。 是人性的灵光唤醒了他们,是人生共同的纯净影响了他们。在这无忧仙境,成就人性中最伟大的升华!道家和佛家第一次没有任何罅隙的联起手来,第一次是如此的友好,第一次有了共同的追求和信仰。 太白山本来四季分明,但是在山体不同的高度,气侯却迥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递增,气候类型按一定规律呈连续的带状分布。气候立体差异,使植物、动物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带谱。太白山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山上林木茂盛,中草药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