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八零年代_第一百七十六章 含蓄的询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六章 含蓄的询问 (第1/2页)

    关山虎说高考真的就准备考试,在考试的时候,平常做试题,直接就是学校里高三的卷子来做,成绩也是出奇的好。

    见他成绩这么好,学校的老师们也极为激动,特意找了个老师对他进行专门的辅导。

    自从建国以来,整个云泽地区能够考上国内一流大学的学生都很少,这种原因主要是地方太穷,教育水平跟不上,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育水平,都差了不少,这才造成优秀的生源不够多。

    但这只是以前,从八十年代恢复高考之后,真正横在云泽学生面前的大山还是分数线的不公平所致,河东省是考试大省,但是每年高考的分数线都几乎是全国最高,这种人为的有意的设置堤坝拦截生源的情况,自古以来都是少见。

    纵观历史,明清两朝开科取士,还知道专门设立江南贡院,分片区招人,可是到了本朝,却是给各省划分不同的分数线,这种地域性的歧视当真是极大的不公。

    同样的分数,京都的学生可以考试京都水木,但是河东省的考生就只能考上二本三本,只有极其优异的学生,才能考上国内有限的几所知名学府。

    所以这个时候,但凡有点能力有点关系的人,都会想方设法的为自己的孩子在别的省份开一个户口,让孩子在别的省份考试。

    这个时候的最佳选择是东北三省以及青藏等老少边穷地区,把户口挪到这些个地方后,在河东省学习,考试的时候再去当地进行考试,这成了当时有关系有能力的考生的最佳选择。

    不同地区的考试难度当真是天差地远,这个时候**年代的河东考生,只要是学习成绩还行的人,跑到老少边穷的地方去考试,考取一本线那简直就是板上钉钉的一件事。

    从八十年代,一直到两千年间,老少边穷之地的户口至少多了好几万个,那时候花点钱花点关系在当地上个户口,容易的很,也简单的很,等在当地考上名牌大学后,把户口往所在城市这么一转移,立马就是城里人了。

    只不过这种方式只适合有关系有门路的人,如果没有关系没有门路,那么有钱也行,于是在这个时候就多了一种相当于中介的家伙,收钱帮人开户口,一般都是你掏多少钱,他就可以在什么地方给你搞一个户口。

    这个时候,值钱的是城市户口,农村户口根本就不值钱,谁也不当回事,花点钱往地方政府上加上几个人名,轻而易举。

    这些办户口的人,会根据当地分数线的高低,来决定要钱的多少,如果你去东北,他可能向你要三千,如果你去青藏,他可能会要你五千,因为青藏高原那边的分数线更低。分数线低,就意味着考上大学的几率大,倒也贵的有道理。

    只是这种方法乃是富人的方法,穷人家的孩子就只有在本地考试这么一个出路。

    咬着牙,硬着头皮,一步步往前挤,在独木桥上艰难行走,虽然不乏掉下桥去的惨烈可能,但只要死不了就有希望,有希望就要奋斗。

    因为除了考试,此时的孩子们根本就没有第二条出路,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环境的限制,这个时候的孩子,身上背负的东西实在是太多。

    高考这个相对而言最为公平的一件事,其实在一开始就透着一股子不公平。但是相比别的不公平而言,这已经是最大的公平了。

    他最起码给了农村孩子一个进身之阶,有了脱离繁重的农村劳动成为城里人的可能,也是可以改变个人命运的最好方式。

    关云山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也想为关阳姐弟在外地开几个户口,后来征询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