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 暴虐自诩数学王子的家伙 (第1/4页)
第14章暴虐自诩数学王子的家伙 虽然千禧年百万大奖很诱人,却也很遥远,就像天边耀眼的星星。以他现在的知识储备,是根本没法找到这些千禧年大奖难题的解法的。 最终,理智还是战胜了幻想,宋州打消了这个远在天边的念头。 为了写论文,宋州这个小菜鸟来到图书馆就去查资料。 在图书馆查资料的过程中,他意外的触发了系统的支线任务 恭喜宿主,运气逼人,获得支线任务“学术gd”思维。 任务描述通过查资料学习、结合主线任务中的热爱科学、提高社会责任感的主题,对国内目前学术界的“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生学位挂钩论文的现象”进行辨证思考,找出如何让学术研究和人才发展回归其自然规律的最优解法。 奖励101点数学学科的经验值。400点积分。一次抽奖机会(97垃圾,3黑科技书屋的特别奖品样品) 国内学术界盛行以学术论文为指标的,职称评定和基金申请。并因此延伸出“为论文而论文”的做法。 为了论文而论文,这是是典型的急功近利、本末倒置做法,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这样下去的结果,必然是论文数量上去了,质量下来了。 更为严重的是。 论文的数量上去了,科研环境恶化了,学位贬值了,甚至是国际声誉都降低了。 为什么? 就是因为造假的多了,省力气的人多了,投机取巧的人多了。不会写文章的人多了。会抄论文的人多了。不懂规矩的人多了,走捷径的人多了。 更诱惑人的是有了论文这个结果,获利的人多了,一步登天的人多了,名利双收的人多了。 名和利,有多少能保证自己不关注?不看重? 那么,宋州又在想论文理想的模式是什么样子? 对所属的学科领域作出贡献,同时研究生掌握了科学研究的规范和素质训练。 只有科学发展了,人才培养了。一代一代学术人才真的算是把科学延续了、传承了。 如果要宋州像那些“应用领域和工程领域的实干家”一样,写出新的观点和主张,作具体的试验,研究出实质性的新产品,并围绕这些来写出严谨的文论,他目前是办不到的。 或者说要他像那些“论文写作上很有水平的大牛们”。用英文,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 目前也不现实。 但是,如果要他脚踏实地,在系统的帮助下,通过学习一些初级研究方法,写一篇不灌水又初步具备“创造性成果”的论文,他还是有信心的。 宋州觉得自己想要成为学霸,那么就要自信点,但也不会盲目自信,因为他会根据自己目前的实力,来选择这篇论文的难度。 如果是想要在sci期刊上发表像“千禧年大奖”这种狂人级别的百年难题证明法,那问题就大了。 倒不是说能不能通过论文审核,仅仅是通过的话还是有把握的,毕竟有系统帮助。 然而关键是通过了之后他因为能力不足,一些高深的知识点还理解不够透彻,就会导致不能很专业的回答这个问题的相关质疑…… 在主线任务的选择中,虽然宋州还是选择了第三个任务,不过却不准备用“千禧年大奖”这里面的六个难题作为课题,而是选择一个现在自己的知识能够驾驭的课题。 同时结合主线任务。 根据主线任务中“热爱科学、多做对社会有用的研究”这个大方向。 宋州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来一个范围圈定,从大范围锁定到小范围。 从一个点开始。也就是将他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以及学以致用的三个理念,从一个现实课题中表现出来。 所以宋州就选择了一个小课题。 以他现在对高等数学和数学分析这两门课的理解,已经不逊色于研究生。 再加上这段日子对四、六级程度的英语的加强,距离撰写英语论文,只需要再学习一些专业术语就可以初步做到,术语不太懂则可以通过查字典解决。 他为什么没有选另外两个任务? 排除法! 第一个他没那个人脉也不想混,想要踏实学好知识;也自认没那么高的情商去奉承那些老师和教授。 至于第二个任务,因为生物这个专业和自己的专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