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4节 (第2/3页)
有荣焉。无论如何,我与孩子自会在府里等他回来。” 宋晚玉言辞切切,字字句句皆如铁石,掷地有声。 霍璋那到了嘴边的话不觉便又咽了回去,侧头去看她。 宋晚玉意识到他看过来的目光,也微微侧过头,露出淡淡的笑容。 四目相接时,两颗心仿佛贴在了一处,近的都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声。 天子自是能够看见他们眉眼间的互动,神色微顿,到底还是长长的叹了口气:“行了,这事我还要考虑一二。”又摆了摆手,“你们都下去吧。” 闻言,霍璋心下亦是一定:天子既是这般说,这事便成了一半,只要等到秦王回来,想必也就无碍了。 因宋晚玉如今身子越发笨重,霍璋起身后又伸手去扶她,一同与天子行过礼,这才起身退下。 天子看了一会儿,随即便转过身,移开了自己的目光。 与此同时,天子不由得便想起了适才宋晚玉说话时的神态模样——血缘大概是这世上最神奇的东西,在适才的那一刻,他看着宋晚玉竟是想起了发妻元穆皇后。 有那么一瞬,天子独自立在殿中,怔怔的出了一会儿神,倒是反省了一回迁都的决定。 若是他年轻些,碰上这样的事情,大概也会如霍璋一般主动请命出征,而元穆皇后必然也是如宋晚玉一般为他骄傲,全心全意的认同并且支持他的决定。可惜,他已经老了,老得几乎要看不出年轻时的英姿。就连那曾经guntang的热血似乎也都冷了下来,再也无法如年轻时那样热血上头、壮志满怀。 不过,天子转念一想,倒是想开了些:迁都之事毕竟不是小事,等秦王回来再议似乎也来得及。 确实是不急于一时。 ******** 秦王回来后,果然是态度坚决的请战。 秦王久经阵仗,经验丰富,在朝堂上说起话来亦是掷地有声:“自前朝起,突厥便是北边大患,百姓深受此祸,苦其久矣。如今新朝初立,正是树威以收民心之时,若是不战而退,迁都避让,只恐令天下百姓失望。再者,小人畏威而不怀德,突厥狼子野心,若是听之任之、避退求和,只会令他们更加猖獗,得寸进尺,此后中原更是永无宁日,何谈休养生息?何谈日后再战,收复失地?” 当然,也有反对秦王之议的:“新朝初立,正是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之时,何必非要在此与突厥死战?若是我等能迁都南下,既有黄河天险可守,又能以及之长克敌之短——突厥依仗的不过是骑兵之利,若是离了骑兵,便如拔了爪牙的老虎,有何可惧?” “匹夫之见!”秦王冷笑道,“一个个口上说着为国为民,说得冠冕堂皇,对上突厥却都是弯腰低头,恨不能跪地求和!真是一点骨气都没有!我真是耻与尔等同朝!” 那人被秦王这般训斥,一时羞愤交加,张口结舌,竟是说不出话来。 秦王便接着往下道:“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若我等对着突厥一退再退,一避再避,国人都被打断了脊梁,见着突厥时只会更加畏惧。只怕几年之后,我朝便再无敢对突厥拔剑对战的兵丁,都如那些想要求和的懦夫般,再无一点骨气!” 说着,秦王轻一拂袖,转过身来,挺直腰身,主动与上首的天子行礼:“禀圣人,儿臣愿领兵北抗突厥,但有一息尚存,绝不叫突厥犯我国土,辱我百姓。” 天子长长一声叹息,亲自从龙椅上起身,扶起了跪在地上的秦王,道:“既如此,此回突厥之事便交给你了。” 秦王仰头去看天子,他脸容英俊而深刻,乌黑的眸子里是坚定无比的信念。他就这样看着天子,一字一句的道:“儿臣万死不辞。” 天子深深的凝视着他,抬手按在他的肩头,用力的按着,过了一会儿才道:“好!” ********** 秦王既要出征,霍璋自也要随行。 这一回,宋晚玉倒是没有给他收拾太多东西,只是略收拾了一会东西,亲自起身送了他一程。 “我就不给你收拾太多东西了。总之,你快去快回。” “不过,要是战事紧急,你也不必太急,战事要紧,也要顾着自己的安危........” “反正,我和孩子总是会等着你的。” “我们就在长安等你还有二兄回来。” —— “好。” 第124章 离间之计 军情如火,秦王领命后也不敢耽搁,当即便领着一众人赶至宁州。 突厥一万多的骑兵亦是已至宁州城外,于宁州城西摆开阵仗,欲要攻城。 秦王虽然极擅突击却也知道此战艰难,并未冒然接战,反到是先寻了霍璋商量此事。 比起齐王,秦王倒是更信任霍璋这个妹夫,倒也没有瞒着遮着,直接便与他说了:“如今正值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