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节 (第5/5页)
试身手?” 崔钿的这番话,徐荣桂在家里头,是三番五次,来回地说,徐挽澜听得早就耳朵生茧,早就是针扎不透,水泼不进。 徐三娘手儿纤白,细细剥着橙皮,无奈笑道:“唉,要不是这旁边就是大仙楼,供着神通广大的五大仙,我还当你被我家阿母附了身呢。我觉得这日子过得挺好,官司是越打,赚得越多,卖花郎是越养,越觉得贴心。我这人胸无大志,实系凡庸之辈,不堪大用,娘子也不必枉费口舌了。” 崔钿笑了笑,见她听不进去,便也不再相劝。她手持银勺,忽地又想起了甚么,提眉问道:“你家贞哥儿的亲事,我听说,好似是有眉目了?” 徐挽澜蹙起眉头,点头道:“是有了些眉目。阿母急着定下,生怕过了这村儿,就再没这店儿,只是我心里头,却有些放不下。再说了,小弟十五岁都还没到,也不知她着哪门子的急。我今日前来,也打算找你问问。那贾府的事儿,你可有甚么消息?” 崔钿稍稍一想,随即笑道:“巧了。若说这寿春县里,谁巴结我,巴结得最紧,一个就是太常卿袁氏,另一个,便是这贾家。其余诸人,似那魏大魏二,岳家之流,人家做的是买卖,老实交税便是,我也给不了甚么好处。因而那些商户,也不过是逢年过节,给我送点儿稀罕物罢了。而这袁家和贾家,都是心粗胆壮的,想走官路,又知道我娘手腕厉害,便想着能沾沾我的光,恨不得每日里都找我去他府上吃酒,涎皮赖脸,好不烦人。” 徐挽澜闻言,皱眉说道:“那媒婆说的人,只是这贾家的一门远亲,千里迢迢投奔来的。虽是个破落户,家底儿算不上丰厚,且还是寄人篱下,但那小娘子,品貌才学,俱是上等。阿母但想着,等这两人成了亲,便买一处院子,让那小娘子搬出来住,也省得沾惹了大门大户的麻烦。” 崔钿挑起秀眉,转了转眼珠,又压低声音,凑到徐三跟前,轻问道:“那小娘子,何方人氏,姓甚名谁?” 徐三娘见她如此,心中生疑,但老实答道:“淮南东路,扬州人氏。本姓也是贾,名叫作文燕。” 崔钿闻言,收回身来,笑了一下,轻声道:“你莫怪我多想,我也不是要咒你,只是这亲事,着实有些蹊跷。贾府的酒菜不错,比我吃得都精细,我每每犯馋,便要去吃上一回。有次席间,众人行起酒令,说了些玩笑话儿,结果惹得贾府主母,当即沉下脸来。我不明就里,忙不迭地一问,倒是听了件事儿来。” 崔钿稍稍一顿,又说道:“贾府里头,有两个小娘子,一个叫做文燕,诗文的文,燕子的燕,另一个呢,同音不同字,也叫做雯雁,却是云成章曰雯,徙鸟飞为雁。为了说得方便,前一个便叫做燕子,后一个就称之为大雁。” 徐三娘薄唇紧抿,手死死攥着绢帕,便听得崔钿说道:“燕子是外头来的,寄人檐下,确如你所说,是才秀人微,家门衰落,也不忘进取之道。而那大雁,是贾府主母的亲生女,虽说生来富贵,可却痴傻疯癫。你这亲事,可得问清楚,要看名姓对不对得上,生辰八字又是怎么一番说法,而你见着的那个东床快婿,又到底是不是最后入洞房的人。” 徐挽澜听得此言,暗道一声果然如此。她皱着眉头,立起身来,这便打算推辞而去,找那徐阿母说清这事,再寻来媒婆,打破砂锅,追问到底。崔钿坐于案边,手捧清茶,瞥了她两眼,又细声说道: “半年之前,观莲庙会的最后一日,你带着贞哥儿,还有那小狐狸精,上街游转。咱两个在桥尾遇着了,你还跟我提起过,说是庙会上有个摊子,你家阿母去赌了钱,说是转眼之间,银子翻番。我听了之后,便觉得不大对劲。” 崔钿勾起唇角,缓缓说道:“谁人要在庙会摆摊,都得事先到县衙申报。我把那些个博戏摊子,全都堆到了一块儿去,把他们赶到了清河边上,而你家阿母赌的那摊子,却是在另一条街上。这足以见得,这个赌钱的摊子,乃是有人私设的。我听了之后,便到了你说的那个地儿,想要抓个人赃并获,不曾想寻摸了遍,却是再没找到。” 崔钿言尽于此,徐三娘却是明白了过来。那摊子未经申报,且只摆了短短两日,而冯牙婆,还死命拉着徐荣桂去赌,甚至不惜自掏腰包,主动借钱。这事儿越是深想,便越让人觉得可疑,分明是有人故意设局,要让那徐家阿母赌个血本无归,债台高筑,塌下窟窿。 还有贞哥儿的亲事,来回换了几个媒婆,说的却都很是没谱。怎么这寿春县的jian人歹人,全都扮作好模好样,非要跟她家说亲来了?先前徐三只觉得是倒霉,如今一想,却是明白过来,这并非是老天爷不开眼,实在是有心人故意为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