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节 (第3/3页)
民的收入有着多元化的趋势,渔业在他们生活中的地位在逐渐下降。而且这变化仅仅是在两三年间产生的。” “照这个趋势下去,不到十年,从事传统渔业工作的渔民会越来越少。而且你们的政策放开后,香江对深南地区的辐射作用比我们想象得要强得多。根据我们的分析结果,深南地区有成为一个发达港口城市的潜力。” 戴维耐心地解释着,让华国官员陪着走了那么久,他还是有一点点不好意思的。 以邱郑烨为首的华国官员面面相觑,同样是夸赞的话,从外国友人的嘴里说出来就是不一样。这一番话下来,众人只觉得好像夏日里喝了冰啤酒一般舒爽,连因为听说罗氏不建厂了而面色漆黑的基层领导,都不由放缓了神色。 “既然您如此看好深南地区的发展,为何又放弃在此投资呢?”盐田县领导忍不住开口问道,一百万的美元外汇啊! 戴维轻笑,“这位先生,我们本来选择盐田县作为考察地,一是由于盐田县的渔业能为我厂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二是廉价的劳动力。而一个发达港口城市并不符合这两点要求。” 沉默,长长的沉默。 “没有再商量的机会吗?可以不选择深南地区,我们华国很大,哪里都可以!”卫生部官员苦涩地说道。 华国需要罗氏向世界传递其积极融入的信号,也需要罗氏的外汇。这个时代华元的处境非常尴尬,只有外汇才能购买外国先进技术,推动国家科技发展。 一众外国人脸上露出“我很理解你,但是抱歉”的表情。 李铮看着这一幕,心里的滋味十分复杂,在他曾经生活的那个年代,华国是世界大国。华国的一省之长怎么可能为了区区一百万美元几天几夜地陪着外国投资商。 二十一世纪,华国人可以十分骄傲地说,华国撑起了世界经济的半边天。然而他们不会想到,在华国商品经济刚开始的时候,先代人为了国家发展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和代价。 “戴维,你说的原材料和劳动力问题,都是未来的事,你们只是嫌麻烦。”一直沉默的李铮突然开口。 戴维没想到李铮会这么直接,显得有些尴尬,毕竟刚收了人家一份大礼,就拒绝人家家乡的投资邀请,饶是他向来脸皮厚,双颊也不由红了红。 “我亲爱的朋友,工厂搬迁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比新建一家工厂都要多,我们希望能更谨慎地做决定,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显然,相对于那些华国官员,他对李铮解释地更详细,更诚恳。 李铮轻笑一声,“亲爱的朋友,你要不要和我打个赌。‘第一个进入华国的制药企业’这个名头,在未来价值几何。”他用手指了指脚下的土地,“这是代表的是近十亿的市场!” 戴维被李铮言语中的自信震撼。他摩挲着手腕上的手表,开始认真思考李铮的话。是啊,华国有十亿人口,接近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每人都购买一种罗氏的药……戴维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他知道现在华国人的医药意识是非常薄弱的,这也是华国市场一直不受重视的原因。但是十年后、二十年后呢,经过这次考察,他能明显感受到华国领导层积极融入世界的坚定决心以及为经济发展做出的努力,华国的经济能起来! 经济起来了,消费能力强了,十亿的市场啊!戴维觉得他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天的坦途。 “不用想了,赌输了,你损失的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工厂,以它的分量甚至不能在你的履历书上留下痕迹。赌赢了,你会获得什么,想必你比我清楚。拟定合同吧。” 李铮用的是肯定句,他转过头看向呆愣一旁的一众华国官员,翻了个白眼,刚刚不是还挺机灵的嘛。 谢文杰最先反应过来,他撒丫子就向不远处的老红旗轿车跑去。 原本海东省和卫生部是打算举办一个盛大的签约仪式,来纪念第一家全球五百强制药企业进驻华国,但是现在还管什么签约仪式啊,把合同签下来才是要紧的! 谢文杰觉得他这辈子从来没有跑得这么快过,当他把合同书递给李铮的时候,他觉得他整个人都快飘起来了,晕乎乎的。 李铮看了一眼合同,这政策……还真够优惠的,就算是傻子也能挣钱吧。看了一眼还在发呆的某傻子,他把合同递到戴维鼻子底下。 “签字吧。” 戴维终于从美好未来畅想中回过神来了。合同?这么快?戴维觉得,他是不是还没想清楚。 “亲爱的朋友,我会把你的建议如实向上反映,这合同,要不等上面的消息下来再签?”戴维小心翼翼地说道,虽然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小心些啥。 李铮凉飕飕地看了他一眼,“100万美元的小项目,你能做主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