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3节 (第2/2页)
要明白自己能够信任谁,其实永远都无法求证——因为他没有评判的标准,许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 严嵩即使再怎么贪污,再如何迫害逆贼,但是他对皇上的时候,永远都忠心耿耿,竭力讨得他的信任。 而皇帝所要的,就是这样无条件的臣服,与忠心。 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虞璁的先天优势了。 这是一盘已经走过一次的局,他从前以旁观者的身份看过所有人的举动。 所以如今自己也加入其中,再来一次的时候,等同于作弊器。 谁心怀不轨,谁一片至诚。 谁能直接托付,谁其实表里不一。 这些事情,他都早已看的明明白白。 “陛下——”杨一清开口的时候,声音都有些颤抖:“陛下为何要如此冒险!” 这河套地区,早在汉代之时便已是个纷乱之地,那边天寒地广,不宜耕种农桑,千百年来屡征屡失,难以维系,根本就是个鸡肋之地! 皇帝抬起头来,看向老先生道:“杨首辅以为,河套一带犹如鸡肋,食之有味弃之可惜,是么?” “陛下何必去亲征?难道北平的安危、国家之兴亡,还比不上那片荒凉蛮夷之地吗!”杨首辅从前是听说过要夺回河套之事,可是如今听说陛下要御驾亲征,心中并不能平息。 要知道,当年他还在辅佐武宗之时,就看见了无数乱象。 如今好不容易休养生息,无论农耕商贸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陛下又何必冒出此险! “古语曰rou食者鄙,”虞璁接了一盏热茶,低头吹了口气道:“杨首辅,难道同下头的那些文官一般见识么?” 杨一清怔了下,忽然感觉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陛下为了夺回河套,不惜亲自上阵,去指挥大局。 但是他要的,难道不是把领土夺回,以示国威? “杨首辅,朕问你。”他抬起凤眼,声音清冷寒彻:“明朝长期无力抵御蒙古,为什么?” “是兵力衰弛,将领无为?” “是不悉谋术,技不如人?” 杨一清愣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 “根本原因在于,马。”虞璁加重语气道:“蒙古人占据北方的无数土地,靠的就是他们的军马!” 这是个冷兵器的时代。 枪炮虽然有用,可更多的在于短距离的作战之中。 冷兵器的时代里,铁马奔驰踩踏的恐怖,犹如高速运行的坦克一般。 如今技术根本不成熟,而且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百年里,也不可能马上就开发出狙击枪迫击炮这样的东西来。 因为这些枪械的制造,都需要极强的精钢冶炼技术。 现在明代所拥有的生铁炮,都是笨重而难以运输的,只适合攻城防守。 但是马,上能作为军事武器,提高行军速度,碾压步兵枪兵,下能作为民用运输工具,改善无数人的生计和交通。 虞璁要的,根本不是那块地广人稀的土地,而是为了马! “为什么?”杨一清喃喃道:“单说为了马,也有马市可依,朝鲜那边也有上好的马……” “杨首辅,你想一想,为什么大明朝的马,不够多也不够好?” 虞璁抬眸看向他,放下茶杯道:“因为高头大马,只能产于北方。” 李承勋在一旁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道:“马喜高寒,非炎方所利。” 俗话说铜驴铁骡纸糊马,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又多滋生蚊虫,再加上地形的限制,根本无法养出能驰骋征战的高等马。 因为在炎热之地如果负重疾驰,势必会提高体温,根本无法支撑许久。 南方能养出来的,都是劣等品的矮脚小马。 而蒙古马那样高头阔背的,需要烈风寒霜的滋养,更需要上等的草料。 “河套一带有天然的牧场,可以供数十个大型养马场的建设发展,”虞璁语气沉稳坚定,没有半分的退让:“距离边郡极近,地域算是中转之地,既可以将马群转运中原,也可以随时往北部支援运输。” “如果得了河套,就如同给朕新拨了多少个军火库。”虞璁说到这里,话语截然而止。 可是他没有说的那些话,所有的人都听见了。 李承勋在这一刻,几乎有种在战场上的惊心动魄。 皇帝他要的,是以河套为跳板,去得到那一整片的蒙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