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节 (第3/3页)
杯酒难敬识骥心。应报伯君爱逸才。 冯桂的证词是“背”给陈父听的,实际上现场应该是没有写在纸上的,那么这张专门献给冯桂诗文是从哪儿来的? 最耐人寻味的是,冯桂所背的与现场发现的诗文并不一样,作为实证的《无题》最后两句则是“一夜愁杀湘南客,白衣诗人乌发霜。” 寺正斜着眼看了半晌,道:“又如何?许是冯侍郎记错了呢?就凭这两句不一样的诗,就能栽赃陈大人杀人?” “没错,第二首无题正是陈望杀人后在现场现写的,之所以不一样,则是他故意为之。” “什么?” “大人还看不明白?”陆栖鸾将《春夜送冯侍郎》折了一半,将每一句诗文的第三个字都露出来:“冯侍郎之所以拿这首诗来炫耀,是因为此诗藏中,写的是‘书生寸笔亦可敬君’,同理而言,第二首诗,才是陈望想真正表达的,也是我之所以判定陈望乃弑父之人的主因——” 寺正又将第二首诗看了一眼,骇然失色。 倦读诗书十四年, 浪死虚生空度闲。 拗莲作寸丝难绝, 兴酣落笔摇五岳。 残英虽亦妒我香, 寸叶犹可慰悲怀。 一夜愁杀湘南客。 白衣诗人乌发霜。 横着看,便是:书、生、寸、笔、亦、可、杀、人。 第二十三章 无诺有诺 “不可能!” 寺正这才真正慌了神,本以为听说陆栖鸾被陈望抛弃,是怨妇之心作祟,没想到她还真的找出了点什么,这事儿怕是要大了。 “再怎么说,陈父也是他之生父,他为何要弑父?动机何在?” “只因为陈望之母,是被陈父生生打死的。” 堂上一静,寺正皱眉道:“你莫要血口——” “让她说。” 陆栖鸾朝太子微微一礼以表感谢,闭上眼回忆了一下枭卫府密档阁中有关陈望的过去。 “金州陈望,辛酉年七月初三生,幼时,其父入凤台关参军,曾任伍长,因在边关蓄养小妾,此后便与家中断讯。其母陈吴氏白日耕作,夜中纺织维持家计。” “如是十数年,因陈母貌美,常有恶邻相欺。又曾为交陈望乡试,委身恶邻,尽管后来陈望一鸣惊人,其母却落得乡民口舌……” 个中桩桩件件,虽是从昔日与陈望同乡的国学寺学友处听来,却是一字一句,尽泣血之情。 陆栖鸾曾听爹爹说过,有乡民善于圣人,亦有乡民恶如凶虎。因而近来儒门擢拔人才,最是看重寒门学子,只因他们最是晓得世态炎凉,也最是狠得下心,动得了手。 “……陈母心力交瘁,病卧在床。时陈望已成举人,得乡绅资助,终以为能尽人子之孝,可边关战事稍停,陈父从敌国归乡。因被俘虏关了数年,对朝廷满腹怨怼,回乡路上又听乡人嘲笑,大骂发妻不贞,冲入家中,将卧病在床的陈母生生掐死……” 堂上一片寂然,大理寺正觉得她说得远了,咳嗽一声,道:“金州历来考评还算中品,本官还未曾听说过有这般案子上呈京中,你怕是无凭无据吧。” “非是无根无据,只要朝廷愿查,便能发现——在金州之地,男子杀妻从来无罪!” 寺正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这事不能查,至少不能让他大理寺来查,一则金州路遥,拔起箩卜带出泥,不知会招来多少麻烦,二则此事传出去不好听,民间谣言一起,他们别想好过。 “类似之事,本宫见过,你说后面的事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