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9节 (第1/4页)
地基倒不难,他铲平一块地,在四角打进四根竹竿,之间绑上绳子,作为基准,沿着这四条线在地上挖出十厘米深的方块,夯平土地,四边固定上等高的木板,将混好的水泥倒进去,再铺上一层编成十字网的细竹竿作为筋骨,再浇一层水泥,用木铲推平,再和何田一人蹲在一边,用一根四方木棍推一次,水泥面就十分平滑了。 水泥地基凝固后,易弦用砖头和水泥盖起灶台,台面上铺的是之前做好的玄武岩石砖。 石砖和台面风干后,他开始建那个“小雪屋”了。 他似乎非常享受这个建造的过程,每次何田跑来的时候,都看到他面带浅浅的微笑。 这个小屋子的圆形底部的建造过程虽然有些难度,但跟接下来建造房顶的拱券型开口的难度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易弦先用几根十厘米长的小木头柱子固定住两块半圆形木板。这个木框,就是做拱券最重要的工具。 接着,他用两块方木块放在开口两侧,再放上半圆形木板做成的木框,之后,就可以将砖块沿着木框的弧度一块一块盖上去,砖块之间涂上水泥固定。等水泥干了,去掉木框,拱券就建好了。 古罗马的很多伟大建筑——凯旋门、引水渠、拱形隧道、角斗场……全都用到过这样的建筑方法。 接下来,易弦用了更让何田震惊的建筑手法——他用竹篾做成支撑架子,一层一层砌起砖头,“小雪屋”的半球型顶部一点点成型,顶部的圆圈越来越小,只剩下一个小圆洞的时候,何田不禁伸手去摸了摸水泥还没干的球顶,“万神殿就是这么建成的吧?” 等水泥干了,拆掉圆顶内部用来支撑结构的架子,最终完成的圆顶没有一根柱子。 “嗯。”易弦盖这一部分时速度比之前更快,显然是从前做过很多次了,“罗马的万神殿,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美国的白宫……全用的是同样的手法。” 他放好最后一块石砖,“人类的文明真是……”他抿唇,像是想要微笑,又像是有些迷惘,最后,他摇了摇头,抹平水泥。 何田理解他想说而没说出的感叹是什么。 那些宏伟壮丽的建筑,城市,人类造就的奇观,在时间和自然的洪流中被无情冲刷侵蚀,最后只留下一点点遗迹供后人崇拜和联想。也许,在大严寒之前,这样的事情就发生过很多很多次了。 这个炉子一次可以轻松地放入十个直径十厘米左右的面团,木柴堆在圆顶最里面,充分燃烧后用铁铲稍微推散一点,台面的石砖越来越热,浇上一勺水,当水立即蒸发成水汽时,就可以用木铲把烧饼面团递进半球烘炉了。 木铲当然也是特别制作的,铲子方方的,从侧面看,两面都切割成十五度的斜面,这样更容易铲起和放入面饼。 何田在烤炉边用两个小凳子架起一个竹匾,再在另一边架起案板,放上面盆和面粉,易弦就在这里揉面团。 烤好的烧饼用木铲铲出来,一取出来就扔进竹匾里散热,再用木铲放进新的面团。 忙碌了一下午,他们做好了一百多个烧饼。 新做好的大灶上,两锅卤rou也做好了。 这两锅卤rou不仅放了猪头rou、耳朵、舌头、猪尾巴,还有猪心、粉肠、猪肚。 刚烤好的烧饼表皮金黄,又香又脆,切开加上一勺卤rou,再配些切成细丝的青椒,非常好吃。 另一种省时省力又能为体力劳动者们提供丰富均衡营养的午餐选择是汤面。 用野猪骨、鸭鸭野鸡骨,还有几条大鱼连骨带rou一起放进大锅里,加上香菇,野菌,去年收的笋干,灶膛里只放两根柴火,慢慢炖上两个小时,汤的香味飘得满院子都是,馋得小麦一直仰着头翕动它的小黑鼻子。 汤底熬制好之后,放凉了用竹筛一过滤,倒进陶罐里,在地窖里可以保存一周。 要做汤面的时候拿出来,陶罐里的浓汤已经变成了半透明的浅黄色凝冻,一罐汤加上一罐水,煮沸后就可以下进去面条了,再加些新鲜的菜叶,配上卤rou或者是新鲜的鱼rou,再放几颗卤蛋。 面条也是现成的。 用做烧饼时所用的同样方法搅拌好面团,这次不加酵母,可以多加几个蛋,搅好的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