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宫变(上) (第2/3页)
虽然李知意一直卧榻不起,却没断了外界的消息。景昌帝已经许久不召见大臣了,前阵子叁皇子因为赴任北垣一事醉酒大闹德正殿,许多大臣纷纷要面圣,重新商议此事,但是都被德正殿那边以圣上龙体头疾发作不宜见风为由拒了,随后又通过善水台发了谕旨,叁皇子赴任北垣一事,已经是板上钉钉。 北垣曾是北方叁大部族领地,直到翮族异军突起,转变了叁大部族之间的势力分配,大体控制了北垣,近几年才归顺了大燕。其中详细的斗争李知意并不了解,但是北垣叁大部族如今剑拔弩张是众所周知的,在北垣形势十分复杂群臣无策的情况下,景昌帝偏偏要将叁皇子派去那里,其用心很难不引人猜测。 有的说皇上是要放弃叁皇子,说不定很快就真正让太子把持朝政了。也有人说,这是皇上对叁皇子最后的考验,叁皇子在之前赴东膏赈灾便做出了不错的成绩,这一回若是将北垣治理好,那么叁皇子便是民心所向,朝野上下没有人不会对他心服口服,即使是太子母家楼家也无法说什么。总之众说纷纭。 然而李知意明白,皇上从始至终属意六皇子云晏,并不是真的要扶叁皇子。交年节那一日,她也清楚地听到叁皇子所言,他是看透了景昌帝的,德正殿一闹,想必也是因为知道景昌帝真正的目的,所以才不愿去北垣吧? 皇上终于要亲自将辛苦维系多年的政局平衡打破了吗? 总归……圣心难测。 阿兰说京城多了巡逻守卫,王叁儿特意来提醒她不要出门,李知意隐隐察觉,院子中的暗卫又多了一些,也不知是唐文绪的意思还是王叁儿的主张。李知意问过王叁儿,他仍旧是那几句话,像个闷葫芦一样,什么也问不出来,她也只得作罢。 雁西,也已经许久没有消息传回来了。 枝头的雪开始消融时,京城中忽然就起了流言,说雁西这次的匪乱和邻近的子居国卫国军有关,又说宣武侯已经掌握了证据,就等皇上的虎符,便可调兵遣将,一举解决。 朝臣的奏章越来越多,堆积在德正殿的御案,旧的没来得及积灰,新的又迭上来,然而已经没有人处理,宫外抓耳挠腮揣摩圣心的大臣们并不知道,他们不断上书要见的景昌帝,已经在冰棺里躺了许久。 一个月前,太子已经‘奉命’接管了锦衣卫,宫里的一切依然有序地运转着。 太子很少被景昌帝交办差事,何况是锦衣卫这么重要的机构,他有心要讨好,所以这一个月里很勤恳认真,幻想着父皇能看到他的能力,放心地把江山交到他手里。 就快了吧…… 云恒就要去北垣了,北垣那么乱的地方,叫一个人不明不白地死去,实在是一件太容易不过的事了。一个没有任何依仗的皇子,能同自己争了这么多年,已经是他的造化了,太子阴鸷地想。 有时候他也会怀疑,母后自从搬去玉销殿,总会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还有楼家的线人,进出凤栖宫愈发肆无忌惮了,他们在筹谋着什么,有一日被他撞见了,他问母后,但她只说一切很快就结束了,叫他耐心一些。 耐心。耐心。耐心。 这是他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他厌恶这种被安排的感觉。 小时候父皇总教育他,外戚权力不能过大,否则便会动摇社稷根本,若想坐稳皇位,稳固江山,第一要事便是清理皇权面前的障碍。太子深以为然,然而他的势力已在同唐文绪几次斗法中折了一半,没办法,他只能暂时屈从楼氏。 而楼氏的野心越来越大了,这架势是要将他当做手握空权的傀儡。 日后他荣登大宝,便要拿楼氏开刀,便是母后,也无法阻止。太子暗暗下着决心。 叁皇子动身去北垣这一天,太子有些心神不宁,他把锦衣卫的换防检查了一遍又一遍,但是直到入夜,也并没有什么异常。 他无法闲下来,四处转悠着,走着走着便走到了德正殿。 德正殿灯火依然通明,每一日都要到很晚才熄灭,这是景昌帝批阅奏章时的作息。 父皇龙体不适竟还坚持着批阅奏章的习惯,暗处的太子神色复杂,他想了想,还是走了过去。 新上任不久的太监总管刘岳守在殿门外,见是太子,谄媚地迎上来:“殿下今日怎么过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