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节 (第2/3页)
们这些凡人就是没见识。” “你厉害,是我见识少。”司雨侬能屈能伸,立刻拍手叫好。 司爱华打听完粮种的事,便开口,“要不要去农贸市场看看,我之前听人家说,那里头什么都有得卖。” “要的要的。”当然要啊,谁走几个小时上趟县城,就是为了来粮食公司问几句话的。特别是司青青,头点的跟捣蒜似的,一叠连声的应着。 供销社这个时候依然存在,但还在坚持要各种票证,没有票证的人家,特别是象他们这些农村人,看也是白看。倒是农贸市场那头,逐渐热闹起来,有从外头贩卖过来的新鲜玩意,不要票,只是价格略贵些,听说生意极好。 司爱华还掂记着给闺女买红棉袄,兴致勃勃的走过去。农贸市场外头一溜青石板砌的高台,买rou的买菜的,都摆在上头,光看看就觉得敞亮,洋气。 往里走,更是卖什么的都有,衣服,鞋子,扎头发的彩绳,看的人眼花缭乱。一时间就象是入了西洋镜,有点不知到底是幻觉还是真实。 不怪他们这般目瞪口呆,实在是这几年外头变化太大,从抓倒买倒卖,打击投机倒把,到鼓励大家伙干小买卖,活跃经济,直接从思想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他们当农民的,一年上头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看到的世界几乎是一成不变。哪里知道外头的世界,早就翻转了多少个来回呢。 能够保持镇定的,只有司雨侬,她什么都要问问价,还掏出小本子不时记上一笔。 现在的物价什么样,她早忘得一干二净,但她只记得这几年的物价十分畸形。维持人们生活所需的米面油还是稳定的,但机器生产的工业化的东西,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吃食,都贵的吓人。不夸张的说,八十年代有些小工艺品的价格,放到三十年后,能在淘宝上找到更低的。 而且八十年代前期到八十年代后期,物价涨的飞快,通货膨胀的非常厉害。 司雨侬慢慢回忆起这个时候的经济情况,走到卖新鲜水果的地方,这个时候的水果品种不多,除了传统的苹果桃梨桔就是他们这边的特产杏子。 “大娘,苹果多少钱一斤。” “一毛五。” 横山县是个小县城,水果基本都是四周的农民自家种的,吃不完挑到农贸市场卖,在一毛到二毛之间。 这一头,司爱华终于找到了大红色的棉服,正是他想给女儿买的,一问价格,一下子傻了。 “十五块,你们抢钱吗?”司长保也没想到,一件衣服竟然这么贵。 “小兄弟,咱们这里不要票,而且是南方运过来的货,你看看这质量和花色,我保证你去供销社都找不着比这个好的。”老板并不生气,象这样问完价吓傻了的人,他见得的多了。 司爱华讪讪的摸摸自己的口袋,眼看着一对县城里的夫妻过来给自己的女儿挑了一件红色的棉袄,临走时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冲着傻站在旁边的司爱华笑了笑。 司雨侬这个时候才问过水果的价格回来,上前牵住父亲的手,“咱们看的差不多了,赶紧回去吧,不然奶该担心了。” “小雨饿了吧,咱们去买几个包子。县城里有家包子铺,卖的包子可香了。”司爱华打起精神,领着大家伙去了包子铺。 包子铺的伙计看到司爱华,笑道:“好长时间没看到您了,还是老样子,两个馒头呗。” “这回吃包子。”司爱华腼腆的一笑。 “呀,终于想通了。我早就说您该试试我们家的包子,皮薄rou香,全县城就没有比咱们家味道更好的。这人呐,省啥都不能省自己这张嘴。” 伙计是个嘴快能说的,吧哒吧哒说了一长串,手上半点没落下,麻利的装了十个包子,收了司爱华一块钱。 馒头三分,包子一角,鸡蛋汤五分,包子铺的墙上,用粉笔写着价格。 “就坐在这里慢慢吃,他们家老板人好,热水随便喝。”司长保看样子也是这里的常客,熟门熟路的拿了碗,接了四碗热水递给大家。 “你和青青一人俩个,我和长保一人吃一个就行了,剩下的拿回家,让大家都尝尝。”司爱华是这么分配的,司长保也点头,包子尝尝味就行了,管饱太浪费。 隔壁桌坐着几个年轻男人,正在听一个中年汉子说南方的事,这汉子看穿着就和县城里的人不一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