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红烛尽 (第1/6页)
无情人观无情物,有情人阅有情事。 诗曰: 『烛影摇红』 玉户含情,夜薄差落无情点。试邀檐雨共窗明,却叫窗儿厌。欲拒何须婉转。恰相逢,直言毋缓。假弥真饰,知晓今明,无非早晚。 只影徘徊,发苍掩盖青丝泛。西风昨日换东风,最喜凤尘暗。福祸死生莫管,任凭他,糜蚀溃烂。讽嘲讥肆,宽慰安缠,都催肠断。 译文: 月儿高挂,莫是在等情郎?可黑夜却不解风情,竟下起了雨。听雨的人儿,本想借这雨,来慰藉此不眠之夜,却没想,惹着窗儿生厌。 想要拒绝,又何须婉转呢?见着面,说便是了。欲拟善意,又有何用,不过是掩饰罢了,今个未知,明儿就未晓吗?还是早晚会知。 一个人,徘徊在此,影子也显得单薄,在月华下,满头的白发掩去了青发。昨夜的西风与往年一样,被东风换去,最喜欢的还是那风卷尘暗呐! 福与祸,死或生,不要管他,就放由那人,溃烂腐蚀,所谓的安慰与讥讽,都催促肠断。 『知否』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知而欲穷,穷而不尽。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诚如庄子所言:以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知识,不过徒增烦恼,而痴迷于此道之人,多半伤人伤己。 正所谓道无常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人生经历铸造了不同的事物看法,也就是价值观不同。 通俗点,打个比方,就拿审美来说,不同的人不同的审美,同样是说美女,可能你觉的美的,他人就不赞同,又或者他人认为美的,你却不屑一顾。 同理,道理也是一样,且不说不同的人认不同的理,就算是相同的人,不同时间所认之理也大不相同。 年轻的时候,无知无畏,谁都不放在眼里,自以为世界也就那么回事,一切都要顺着自己来,等到稍微长大点便会发现,其实世界并不只属于自己,那些以往的事事顺心也变得不是那么如意,所谓“年少轻狂老来苍”也正是这么回事。 所以,庄子说的固然有道理,但又不是全对,有人会去赞同这种观点也有些人就不一定赞同,当然,这也是无对错之分的,且这种观点并不是放在谁的身上都适应。 可能对于大部分,像我这样的,每天为生活奔波忙碌,不是cao心这家的事,就是cao心那家的事,闲于,还要与街坊邻居讨论下最近的闲文趣事。 对像我这类人,这类社会上最普通也是最大众的人来说,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显然是无益的,首先物质上的问题就足够苦恼了,又何谈在知识的海洋中索取,兴许平日里的人际交往中也能学到这样那样的生活常识,但这并不是作为生活原本的目的。 可能在我这类人眼中,最重要的还是要属,如何在养活一家老小的同时去稳定的经营人际关系,在这作为基础的前提下,再稳定的提升自己的附加值,就如薪水之类。 可能这便是最普遍最常见,也是最正常不过的活法了,相对那较为缥缈的无限知识来说,还是有效的提升这有限生命的品质更为重要。 可若要换做是那些,痴于学术的学者,那就完全不相同了,对于专注于学术的人来说,有限的生命从来就不是他们对无限知识的阻碍,反倒是一种激励与警示。 留心于学术,生命的消逝更像是一声警钟,时刻在提醒着他们,生命短暂,要用短暂而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知识,从而达到造福人类的目的。 对于这类伟大的人来说,生命的体积,也就是寿命长短,财富多少,或许并不重要,相对来说,生命的质量与密度,更为重要。在这,质量与密度指代的是学术造诣,以及对人类做出的贡献。 那么大家看,通过两类人做对比,就能清晰的看见,真理是具有适用范围的,这种看不见的范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且会随时发生改变。 由此可见,庄子的话存在争议也是非常正常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让大家来对这句话进行分析,你会站在哪一方,又或者一方都不站,自成一派?这个问题就留给读者自行探讨。 接下来,我们就办一办正事,其实也算不上了,也就是聊一聊我个人对这句话的看法,那个,观点可能存在错误,各位读者朋友轻喷啊,尤其是学识渊博的读者,多多指教啦。 请允许我跑个题,单聊话,未免有些无聊,我就先从庄子这个人入手。庄子,作为道家顶级代表人之一,反正呢,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呢,还是能扯上几句。 有关我对庄子的认识,最早要算初中无意间听到的一则故事“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年代久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