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秋心序_人中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中坟 (第1/2页)

    所谓天涯,不过是近在咫尺的你

    诗曰:

    『无题』

    长安街市可繁华,

    不过浮沉数粒沙。

    最是为难当咫尺,

    世人何苦恨天涯。

    译文:

    古城长安的街道市井应算得上人间的繁华。

    可对于大千世界来说,也不过是诸多尘埃中的一粒。

    最令人为难的明明是咫尺间的距离。

    世人又为何,去恨这虚无缥缈的天涯呢?

    [浮尘]

    曾看过这样一篇评论“以你现在的年纪,去讲述哲理沉思,未免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大家不要对号入座,这当然不是别人评价我的,我可没有这么大本事,毕竟被人评论也是要有被评论的资本。

    看到这篇评论,我就想起了以前心理老师对我说过的,人的小脑是在大概十八岁发育完成,也就是说年龄未到,思想是处于非全面状态。

    其实我对这句话是持怀疑态度的,而且还是有凭有据的怀疑,就比如说王勃,王维,王安石,王阳明,哪一个不是年少成名,小的时候就思想远超常人,这还是只是姓王的,要是细数的话从古至今还不知道有多少。

    难道是古人发育的更快,这按进化论来说的话,也不对呀,况且王阳明也没比我们早多久,那为什么他们年少时的思想就能如此丰富,而我们不行。

    难道是,我们退化了吗?应该是没有,我们不过是长期处于一种被强加定义的状态。

    我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或是听到过相关的话,“什么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又或者,“你这么小,懂什么”之类的。反正就是来自于长辈对晚辈的百般不放心。

    其实哪有这么多不放心,就是因为这么多不放心才使得孩子们成长缓慢,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不是说穷人家就不关心孩子了,而是家长不论舍得舍不得都要让孩子历练。孩子只有通过了历练才能正常成长,才能当家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之所以强,那也要归结于年少有为啊。

    而有为并不是,有多大作为,而是要有所作为,是能够作为,而不是大家都秉着小孩子就该护着的心理,这也是为什么,当代孩子的心智会不成熟。

    回到之前那篇评论,对于哲理沉思老少之分有那么重要吗?少年迟暮,老年童趣,虽说有无数反例,但我认为年龄对于思想来说还是重要的。

    因为年龄代表了阅历,而思想若是没有阅历的基础是很难形成的,思想的动力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体悟,来源于人与人,人与山川河岳,年龄在很大程度上,能促成思想的形成,这点不可置否。

    话又说回来,年龄重要,但又不是那么重要,且不能光凭年龄就去区分人对世界的思考,正所谓学无止境,达者为先。

    就拿诗鬼李贺来说,李贺死时不过二十七岁,相较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他的生命是短暂的,天生病体的他没有丝毫机会慢下来,慢下来去享受生命的广度。

    他只能在无数次的煎熬中增加生命的厚度,是的,他是只有二十七岁,可他所经历过的,所忍受的可能是无数个七十二岁的人都未曾有过的。难道,我们要凭借他的年龄去评价他吗?

    不能,我们不能根据一个人的年龄就去评价一个人,更不能因为那人年幼就小瞧他,我们应该平和的去了解他,在了解他之后再做评价。

    但这也有例外,有时我们依据年龄去评价他人,也是出于保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毕竟不是人人都看得人人好的,有时候年龄也能成为一个人的保护伞,这里我们就不计较那么多对错了,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一些思考再做评定。

    而关于这篇文章,我想说的并不是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评语,而是想写作者本人,说实话,我对作者并不了解,至于他文章中的观点,我也不完全赞同。

    但,我很佩服他的思考和勇气,他敢于思考,敢于打破资历藩篱去写这些东西,写一些自己对世界的体悟,而不是一味的按照模板写作,这点是非常可贵的。

    这不是说他的文章多么多么好,而是他有这个独立思考的写作意识,其实也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创意与个性。

    而在当代,个性和创意在大体上看是从未缺少过的,而在文章上就有些有稀缺了,正如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文风独特与众不同的人,非常难。

    现代文章大多数都是一个模板反复用,以至于市场上演变出了专业写手的职业,这对于文章来说是悲哀的。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