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节 (第2/4页)
,即使我确有一片私心,也不只偏着史家妹子,单问问伏侍小姐的人便清楚了。” 孟嫤妤心里不知怎么的一动,由不得抬头看她一眼,似有所感,嘴角添了一抹更文雅的笑。 彼时黛玉回到王府,这里水澜正在庭内候着,见她有些闷闷不乐,自然问起原由。黛玉想了一想,也该听他的看法,便将前因后果说了,末了问:“本不管这档子闲事也不相干,但我瞧着史姑娘那样儿,昔时咱们一同玩耍过,怎好见死不救?” 水澜听见这话,不觉笑弯了眼:“既如此,夫人还作什么想头?” 黛玉手托着香腮,倒踟蹰起来:“是有个原故,假设史姑娘惹出了这等丑祸,难道辅国公府的颜面不会受损么?只不过她在宴上得罪了主人家,论理我知道换做别人都该避忌,偏管不住自个儿的性子,才自悔自怨呢。” 水澜虽然一笑置之,眉间似有些不以为然:“对与不对,心中自有一本账目,世上哪儿来的十全十美。有时越是瞻前顾后的,越是不能面面俱到,能做到无愧于心,我以为就好了。再者,孟小姐若为这一点子的琐事嗔恼于你们二人,还如何母仪天下?我瞧着应是不至于。” 一席话,说的黛玉顿时气顺意平,点头笑叹:“还是王爷见识更高,想来是庸人自扰之。不过我看这朵琼花绝丽,就不知能不能养得活呢?” 水澜盯着那朵琼花瞅了半天,认真道:“我倒认识两个懂花艺的先生们,赶明儿拿出去请教一番,在寒碧堂边上栽种上几株。待明年春末夏初的时节,咱们就能在琼花树下饮酒听风,赏花作诗,岂不和乐?” 黛玉本不过随口一提,现在听他描绘的写意景象,不由动了神往之心,先喜的说:“这话是极。只是我的一句话,惹的王爷又一阵劳动。” 正说着,忽见秋晚掀了帘子走上来,神情比不得往常,回禀道:“王爷,外头有贾府打发人来,说是他家老夫人突然醒了,想接王妃去看看。”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1】摘自胡仲弓《琼花》;【注释2】摘自刘学箕《琼花》;【注释3】摘自刘敞《琼花》 这一章我思考了很久,圣母和善良的区别到底在哪里。遇到史湘云这样的情况,黛玉是不是应该当做没看见,不理不问?想到最后,黛玉和宝钗的区别又在哪里?但黛玉不是圣母,所以和男主才有后面的对话。这是作者君的一点纠结,如果宝宝们有别的看法,欢迎提出来(*^__^*) 第23章 第二十二回 黛玉听得,唬得一跳,忙问:“你说那个老夫人突然醒了?” 秋晚失笑道:“荣国府那里还有两位老夫人呢?就是王妃的外祖母史太君。前日以为人都不中用了,连装裹等都预备齐全,谁知倒自己清醒了,这也奇了。” 黛玉出了一回神,想起十余年来教养之情,不觉呆坐垂泪。 水澜先前听一个“接”字,心下已有大不悦,只是见黛玉如此,便拉着她的手,一面安慰道:“夫人也不劳感伤。要十分过不去,也不必今日过去,明个儿一早备车去亲眼瞧瞧,也就尽了养育之情。” 次日清早,黛玉带了两个丫鬟,登车至荣府门上,欲面谋之贾母。转过厅后走到正院,台阶上的丫头见黛玉来了,俱行礼迎奉,一边打起帘子,一边听得说:“王妃娘娘请快进来,老太太不停念呢。” 黛玉方进入,眼见两个人扶着一位雪鬓霜鬟的老母迎上来,颤巍巍的声气儿道:“见过王妃娘娘了!”黛玉观其欲行国礼,忙伸手搀住,贾母又心肝儿rou的放声大哭起来,当下侍立之人皆随着贾母气色行事,更无不下泪。 贾母哽噎了少焉,将黛玉携手揽欲怀内,含泪道:“我的玉儿,我可怜的儿,今一旦去了廉王府,不得见面,怎不伤心!” 说着又难过起来,一边不断的摩挲着她的手,一边用帕按眼角,因说:“当日你母亲先我而亡,你父亲将人托付于我,却被你那狠心的舅舅和舅母牵累,叫我如何对得起你九泉下的父母,即死了也不安生!” 这场景与十年前如出一辙,不过她的心境已不复当初,只管心酸目涩,眼泪却少了许多,再不像从前那般的哭个不休。 但提及亡故的双亲和王氏,黛玉少不得委婉回道:“父母早逝,论理婚事合该外祖母做主,只是当时境况非常,玉儿也束手无策,望老太太容谅。” 贾母见她如此说,气的浑身乱战,指着地下一圈婆子媳妇骂道:“我的好玉儿,都是那些没心肝儿的东西惹的祸!老婆子拿着他们当做个好人,病了才不过几日的功夫,将我的玉儿算计了打发出去,都是平时看着孝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