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0节 (第1/4页)
虽然吴越国表现得极为友好,但谁知道私底下布下了怎样的安排,更不用说还有对叶尘恨得要死的弥勒教之人。叶尘如此行险本不应该,只是他有种很不好的预感,更等不住胡三光暗中打探模糊情报,想急切的知道隐在暗中的敌人阴谋,所以才以自己为诱饵,引诱一些人出来,看能不能将其抓住,然后从其口中得知一些情报。 而且在安全方面。他并不如何担心。因为杭州城外如意山上那位剑皇的存在,楼炎明不会来杭州,而上官冰云上次受了重伤,又中了他体内真气之毒,多半也不会出现。另外就算弥勒教除了大江帮供奉之外的三大金刚全来,他都不怕。 而他唯一警惕的剑皇,从这几天向钱志尹旁敲侧击所打探来的消息来看,那位钱家老祖宗绝不会轻易离山,倒是其手下剑奴可能会出山。 至于吴越国能够威胁到叶尘的安危的军方和魏信、高成祥等一些势力,早在胡三光的严密监视之下。而叶尘如今已经是顶尖强者,加上身边还有七位一流高手相随。所以,他自认为,若是敌人采取刺杀他的这种策略,他却是一点都不担心。 连继城虽然许久未回杭州城,但毕竟少年之前,都是在这座大城之中长大,对于那些街道方向还记的清清楚楚。 叶尘从车辕上跳了下来,看着周遭地热闹市井与行色匆匆地商人们,感慨道:“果然是一座商城,却是没有多少一个国家京都该有的雄城感觉。” 叶尘看着塞满视野地灰色楼宇,与层层叠叠的街道,暗自心惊,这杭州城的面积恐怕一点都不比开封小。二人的马车在城中行走了许久,竟还离预定的地点相差极远,沿路只见各色建筑纷杂其中,熙攘人群穿行其间,来自天下各方的货物云集此地,无数口音在大街上响起,无数穿着不同服饰的人们,在讨价还价,还有来自高丽、倭国,以及南洋小国的异国之人,甚至还有用一种叶尘不怎么熟悉的手语用来异国之人之间的交流。 市井百态在这座东方商业大城大城内一览无遗,叶尘坐在马车上往街上望去,竟发现没有什么商品是在这座城内找不到的。他忍不住在暗中赞叹了一声,当此热闹繁华之地,由外地来的游人,谁会忍得住不大掏银子? 杭州城乃天下商贾云集之地,尤其是从此间出海也极为方便,这里大江港口的船队精通驭浪之术,与北方高丽,以及远悬海外的倭国、南洋等小国多有交集,所以贸易一直繁盛至今。 特别是五代十国以来,除了吴越国之外,华夏各地战乱不断,异域、异国商人一出现便被劫杀一空,安全没有保障,更没有一个良好的经商环境,五十多年下来,导致几乎所有的海外冒险者或商人们,走海上线路,已经习惯经由杭州城进行交易。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只怕还要等大宋一统中原和江南,然后再等着几十年建立信用的时间。 叶尘这一路行来,眼观八方,耳听六路,他细细品味着杭州城,乃至吴越国与大宋格外不同的市井气息,已经渐渐明了此中地原因。 杭州城一直能够占据天下商业的中心位置,除了吴越国这五十多年来是华夏之地唯一的一片净土之外,关键就在于此地的民风性尚自由,商贾以利言行,大街之上,除了维持治安的官吏之外,根本见不到太多的官府人物。 第361章 小巷伏杀 叶尘虽然还没有机会去亲眼去看看杭州城内大宗贸易的具体流程,但叶尘已经有了强烈的预感,杭州城的贸易基本上已经有了某种契约关系地雏形,吴越国朝廷和官府应该没有去过多的试图控制商人们的行为和交易,而只是负责维护一个安全公平的经商环境和氛围。 与之相较,宋国江淮之地虽然也是商业发达,但这种发达与繁华比起吴越国还有很大的距离,也有着一些层次或者性质上的不同。 宋国江淮地节的商业中有不少是由朝廷垄断的行业,比如盐、茶、酒、丝绸,甚至粮食。还比如如今负责大运河大宋境内漕运的漕帮,甚至都算是大宋官府机构。 这些吃穿运行最基本的商业组成,受官府影响控制,必定会失去商业该有的活力。 而杭州城乃至吴越国的商业却是根植于对等交易的基础上,没有势力会像宋国朝廷那样,可以很无耻地强行垄断或者干涉。 很明显,对于商人们来说,吴越国的这一种繁荣要更可靠,或者说更长久一些,值得信任一些。吴越国就像是天下群商的一个聚居地,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舞台,他们用自己地辛劳汗水或是智慧狡诈,经自己谋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