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6节 (第3/3页)
她今年都十六了,她大姐在她这个年纪的时候都已经有一个儿子了,她现在却不知夫家是哪里。 过了几日薛老三果然带着薛菊、薛东还有薛函过来了。 兄弟姐妹的相见,先是叙旧,又是说了各自的情况,当薛老三听了薛竹将这些天在京城的情况说了后,皱眉道:“原来大户人家也有如此不要脸的人,五弟,多亏你能分得清,咱们薛家如果没有五弟妹,可没有这样的好日子,咱们可不能做这等没了良心的事来。” 薛陆表情凝重,“三哥大可放心,我薛陆绝不会做出对不起娘子的事来,漫说娘子对我们家有恩,但凭我们的感情,这辈子我也不会对不起她。等三哥回去尽可将此话告诉爹,也让家里人明白,家中但凡听见什么话只要不是我们传回去的都不可相信。” 薛老三没有薛陆这么多心眼,但也不傻,听此默默的点头。 而那边薛东和薛竹几个早就玩闹开了,虽然都是十几岁的少年少女了,但多日不见还是很想念,说起话来也没有大家族孩子的顾及。 等一切安排妥当,薛老三又带着常如欢准备的礼品坐船回了清河县,而薛陆则请了夫子专门教导薛东和薛鸿源。 薛东开始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他比薛鸿源大了十几岁,两人却在一处读书,薛陆似乎明白他的顾及,单独找他谈了话,这才定下心来好生读书。 转眼到了夏季,外出三个多月的薛博和薛老四风尘仆仆的回来了。 许是南方太阳毒辣,两人都黑了不少,但看两人亮晶晶带着喜色的双眼便知此次外出收获颇丰。 他们猜测的不错,薛博和薛老四此次跟着刘敖胞弟在南方都转了转,因为本钱有限,他们只采购了丝绸和上等的布料,像茶叶和外来的舶来品等只少量的采购了一些。 他们到家的时候,货物尚且在码头还未卸完,等货物全都拉回薛家的时候常如欢才知此次两千两银子置办了多少的货物。 “这些都是?”常如欢难掩惊讶。 薛博黑亮的脸上带满笑意,“这些都是,咱们这只是九牛一毛,刘家那才是大买卖。” 薛陆满意点头,对薛老四道:“四哥,薛博,辛苦了。” 薛老四这次出去学了不少,见识也比以前开阔,当即咧嘴笑道:“咱们都是亲兄弟,说这些就外道了。” 他们都是分了家的兄弟,自己兄弟考上状元,就算不管他们,别人也不能说什么,但现在他们四房更是靠着兄弟过上好日子,这份兄弟情他们自然也要记在心里了。 薛陆笑着听薛博和薛老四说起南下的见闻,末了道:“都说南方人富贵,这话可真是不假,不说遍地是黄金,只要努力一些都不至于吃不饱饭了。” 薛老四笑道:“那可不,尤其江浙一带尤为富庶,听闻乡下老农都能填饱肚子。” 清河县属于北方,与京城环境相似,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却不如南方粮食来的丰富。 薛陆默默的点头,道:“丝绸咱们是拉回来了,只是后面如何cao作薛博还有四哥你们有什么想法?” 想来是路上两人也商议过了,薛博看了薛老四一眼,薛老四点头后薛博开口道:“五叔,实不相瞒,路上我与四叔商议过了,咱们初来京城没有根基,若是开铺子一是没有人手,二是没有靠山,倒不如先倒卖货物,若是有余钱,先盘下铺子,等过两年五叔在京城有了根基咱们再开铺子。” 对于这件事薛陆却是赞同的,京城达官显贵多的事,虽说为官者不能公然做生意,但真能不做生意的却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挂在妻子名下,像东大街上的商铺后面多半有达官显贵做靠山。 常如欢坐在一旁听了半晌,对此也表示赞同。他们认识的人仅仅是翰林院大学士曹正罢了,曹正也不过是正五品官员,在京城官员遍地的地方实在撑不起来。 薛陆也点头:“这事我同意你们说的,我手里有些余钱,就先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铺子盘下来,这批货等出了手,你们就多辛苦走几趟南方,若是忙不过来就写信回去让薛照他们过来帮忙,也可以从族里挑选合适的人出来。” 薛老四看了眼薛陆,点头:“这事我记下了。” 请人是必须的,但是又怕请来的人不靠谱。 常如欢道:“请人不一定能放心,倒不如多花些银子将卖身契捏在手里的好。” 买人的事就这么说定了,第二天起薛博和薛老四便上街寻找买家,以求将手中货物出手。 就在这时,常如欢收到一封清河县书铺来的书信,询问她何时写新的话本子。 原因是,她之前写的话本子已经经由京城的书铺大面积销售,销量很是不错,许多读者希望看到她更多的作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