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节 (第1/4页)
“大哥!”这是要疯了吗,秉宣就算行事鲁莽也没到受刑的地步,而且他此次出手也是有理有据,怎能如此对待。 二爷三爷要是对府上没什么想头,此刻就绝不能眼睁睁看着侯府嫡长孙在他们面前出事,两人赶紧一左一右架住世子往后拖,赵秉安也在这时机跑了上来瞧看大堂兄的伤情,还好,只是后背挨了两下,冬日里穿的厚,所以只稍微见了点血。 “我没事,十弟不必担心。”怎么能没事,心都寒透了,大少爷怎也没想到他在父亲心里的分量居然还不如老四那个只会惹事的混账,好歹他们父子这么多年,下手的时候可一点没留情。小十说的对,他就是太过良善,才被人如此欺侮,日后,他绝不会再心慈手软。父亲不是想把赵秉宁外调出京吗,呵呵,休想,明日他就着手在光禄寺谋职,把老四那个坏痞子交给苏家去磨,且看他如何折腾! “不肖行子,都给老夫跪下!” 瞧见到现在还没缓过神来的世子,老侯爷真是痛心疾首,这就是他培养了几十年的成果,简直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肚子里去了,就冲他今天的表现,侯府一传给他估计立刻就得四分五裂。他为什么要求处理小四,就是为了平息其他几房的怨怼,给长房一个修复关系的机会。秉宣拖到现在才动手是他不对,可一直装聋作哑的世子又好到哪里去,鼠目寸光,偏袒护私,岂是一家之主该有的气魄,简直让他失望透顶。 满堂儿郎听见老爷子这句话就没有敢不跪的,今儿这事谁也没想到会闹成这样,长房也是,老四犯了错原就该受罚,人一回来的时候痛痛快快的处理了多好,拖到现在闹大了,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老四终究没有出京,不仅老爷子对他另有安排,还因为他那满身鞭伤没两三个月是养不好的。就算他好了,以后的仕途也难走了,老爷子明言从此以后再不准府中人为其动用资源,他能爬到哪一步就看他自己。老四当初在苏州两面三刀的事没少干,这些日子传入京城的也不少,没了永安侯府的护佑,他在朝堂六部寸步难行,还能有什么前途。 第117章 远行 不管大房接下来如何折腾,三爷父子这回都不打算掺和其中, 赵秉安更是被授意早早离京, 省得被老爷子强逼表态。 京郊草庐里, 赵秉安此时正在与邵雍辞别, 自去年苏州之事起,他都有好几个月未曾来拜见师傅了,好在他老人家身子骨健朗,瞧着气色也不差,就是一张嘴说话还是那么“直白”。 “哼,黎涣中那个老东西还有脸要帮我教徒弟,他也不看看自己教出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老顽固调教出来的一群小顽固, 搁哪哪嫌, 也就谭松龄那个老好人愿意用用,现在谭家一撤,你看谁还搭理他。” 简直要被气死了,还以为多年未见, 黎老头上门是为了叙旧情呢, 哪成想一张口居然是指摘他心爱的小弟子,啊呸,真好意思张嘴,欺负他在草庐不知朝情呢,不就是被东宫最近上书请求增加业师的事给吓着了吗,真以为自己稀罕你那宝贝疙瘩呢, 邵雍要是想出仕,他帝师都做得,还用得着和区区一个太子扯皮。 此事最近在京中闹得沸沸扬扬,黎涣中一世英名算是毁了。 当日大骂夏铖之事太子没有吩咐下人守口,所以没出几个时辰的功夫这件事就传遍了皇城上下,太子母家被如此折辱,别说皇后不答应,就连内阁里几位都不怎么看的下去。 尤其邵文熙,虽然这从考席位过渡东宫是经过陛下授意的,可你黎涣中这么一闹,不就在明面上把邵家和东宫牵扯起来了吗,而且你说白了就是个教导太子读书的老师傅,天天掺和这些政事干什么,难不成太子登基以后你还想来内阁捣鼓捣鼓? 这也不是不可能,像现在的沈首辅,那不就是当初圣上的太傅吗,但最起码人家前几十年稳得住,没像黎老头这么猴急,太子还没成事就惦记着内阁里这几把椅子,当他们这些人不存在吗…… 夏皇后在这件事上难得聪明了一把,她没去逼迫太子也没去向太后老人家求援,只是在乾封帝驾临坤宁宫的时候小声哭了一场,一句话都没多说,就让这件事过去了。 倒是东宫因为这件事闹得愈发不像样,在朝堂上下摆了几天脸色。原本要是没有什么波折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黎涣中教导太子多年劳苦功高,一时错言几句大家也都比较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