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节 (第7/7页)
即满。修真者若能以戒为师,以戒自胜,诸天必护助,诸魔必敬钦。此等之人,方可言为强者。 “进力”者。精进不退,无所畏惧谓之“进力”。精进之功,要在专心致志,力戒三心二意。比如登高自低,行远自近,脚根之下必须步步着力,方可步步有进。行道有六意,又名“菩萨六度”。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勤慎,五静定,六智慧。若能依此六行而修,则道德日新,真常自得,方可谓之精进。 “念力”者,即止妄念而入静定之力。大根器、大志向之人,有功底之人,有念必有觉,有觉即有悟,有悟即有得。此即“烦恼即菩提”之真意。“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怕之怕有念而无觉。身处世俗,难免为物欲所扰,难避七情之缠,也难以朝夕间即除尽本性中之阴业杂质。无论是外尘之诱使,或念上所透潜意识中的不正之机,皆应持以正心,念起即觉,妄起即制,方能拨乱反正,复归于道。如若念起不觉,任妄横行,必被牵入邪径,贪求不己,烦恼炽盛,甚至被阴魔所掳(lu),失其大道本根。 仙佛圣真教人修道先止念,念头不止枉徒然。果能认自性之真常,明本心之正觉,空心空法,则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如此行之,念头无从生起。倘若念头乱动,心生即乱,种种法生,念念是妄,所以千迷万执,只在此一念之间。若能把它觉照回来,便是圣贤;不能觉照,便是凡夫。譬如千钧之弩一般,妙在一寸之机。转万斤之舟,妙在一寻之木。返还造化之机,妙在一正念之回照。以正念之力,自胜非道之心,可谓之大胜力。 “定力”者,即心不散乱,意不邪思,不动不摇,稳如昆仑。定中之旨,亦有三义:一曰妙定,二曰圆定,三曰大定。观妙而入定,即真如之观。若能观到徼妙双忘之妙处,自然会泯相澄神,是以谓之“妙定”。无欠无余,无动无定,山河大地,总是定中之定体,大千法界,无非一体之定性。真如自在,圆满具足,是以谓之“圆定”。真妄不分,圣凡不见,定中太虚无体,无一法存立,是以谓之“大定”。 修行之人,不过钳制七情,断除六欲,收敛心身,不致散乱。若一日神气没有混合,自谓入定,却不知徼妙未曾双忘,真理未得入妙,岂能谓之定乎?假若在逆顺二境中,一有触发,识性即生,假托之因缘即起,根尘互动,定力即失。修行者不可不自胜于此。 太上慈悲我等后世,在经教中每每演说泰定之旨,以成就我等道果,度脱将来。不入此定,难以成道。学道者须知:性定而心自清,心清而意自静;意静而神自凝,神凝而气自回;气回而精自还,精还而丹自结。此即所谓“金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定力有如此之验,闻经之士,当详参其义而自悟。 “慧力”者,心光朗照,慧性常明,内无法尘之起灭,外无根尘之染着,远离尘缘,照破识性。虽十方法界,纯是一个灵光妙觉,万象皆空,六虚洞彻。初学道者,慧力尚不足,慧性即不现,故只能识心用事。识心用事者,则根法互起,不染于有,便染于无,有无相生,烦恼取舍,无所不至。若认“识”为心,依尘现妄,必然恶性循环。六识一动,后天主事,先天之慧性真体立即隐退。慧性既隐,六根具是魔军,心性亦沉沦为魔主,内天地一片纯阴,暗无天日,永坠(zhui)轮回,苦不勘言,终不得光明大道。故修道者必须以慧力战胜自我识心。 “智力”者,即慧光圆通无碍之妙。慧光从定性中所出,没有大定,慧光不生,没有慧性,真智不出。智为真水,慧为真火。智慧力之现用,是以真水真火炼真如妙性的自然流露,非有心之造作。学道之人,果能用此慧智之力,除惑断妄,破愚去执,智力道力,无有不胜者。 “道力”者,真常体用之力。一旦道力起用,一切物欲不能胜,慧性便常明。观妙,可见天地之始;观徼,可见万物之母。道体既见,众妙之门即可自由出入。所以修真之上士,常具道眼,常怀道心,常守道力,常修道身,一动一静,无往而不以道自强也。学道者,当以道力自胜,自强不息,方不失修道的志心愿力。 “德力”者,心体纯粹,性中自善。德非道而不立,道非德而不成。是故德之所存,即道之所存,德之所失,即道之所失。道与德,原是一而二、二而一之体用,能修德以全道,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往而不善。 以上十力,皆是修真之径路,入道之阶梯。人最难战胜的敌人正是自己。能具此十力,是谓自胜,真能战胜自己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足者富。】 “知足者富”,随境自适,心不妄贪,淡泊明志,心安理得,谓之“知足”。人能常以淡泊自守,以寡欲自安,身虽贫而志不贫,境虽困而道不困。悠悠然,坦荡荡,知足常乐,无欲长富。故曰“知足者富”。 怎奈今之世人,贪得之心无限膨胀,欲壑难平。终日只求满足自己,损人利己,乃至亏公肥私,贪图享乐,为富不仁,悖道离德。其结果是祸害必生,赊财害命,结果适得其反。此皆是不知“真富”与“假富”之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