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1节 (第2/2页)
商船也很多。因职务便利,余柏林和封蔚还出资了船队,去海外淘金,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那些等人高的珊瑚树,和拇指大小的珍珠,都是从南边一座很大的岛屿上得到的。 那座很大的岛屿让封蔚很眼馋,虽然那上面已经有西方的一个岛国驻扎了海军。但以封蔚的虎视眈眈的样子,余柏林很担心等这边海军训练走上正轨,他会拿那块地方试刀。 不过那都是后面的事了。 封蔚和余柏林的贺礼通过海陆转水运,一路到了京城之后,被封庭拦下了。 他把起封存下来,作为婉柔公主的嫁妆带出去。 封蔚和余柏林相当于为婉柔公主添妆了。 之所以把这些东西作为婉柔公主的假装,并不是皇帝陛下防着驸马家。 封庭若是防着郑牧,那他也就没多少可信的人了。 留下来作为假装,只是因为这些珍宝太显眼了,比宫里库中存了许久的珍宝成色和样式上好许多。为了皇室的面子着想,皇帝陛下私下扣留了封蔚和余柏林的贺礼。 封蔚给婉柔公主添妆倒好说,他们是一家人。但余柏林好像就没这资格了。 有些人说皇家太不规矩了些,也有些人开始重新审视余柏林身世的传言。 余柏林后来知道此事时,也对皇帝陛下的随性而哭笑不得。不过贺礼就是送得对方高兴,只要婉柔公主和郑牧不介意,余柏林也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共同的意思,婉柔公主和郑牧也不会有意见就是了。 ……婉柔公主和郑牧大婚之后,余柏林这边的军事基地也基本上走上正轨了。 除了士兵们每天面对文化课叫苦不迭之外,一切都很和谐。 李潇来到闽州做布政使之后,闽州官场也渐渐稳定。让朝堂惊讶的是,当初德王为稳定闽州而临时选拔的官员,有大半都留了下来,直接转正。 有些官员担心,皇帝陛下此举,相当于是将闽州送给德王了。 但他们之前担忧过很多次,皇帝陛下和德王的感情还是那么好。这次又来这么一着,连他们自己都觉得没意思了。 反正弹劾了也没有什么用,而且还是皇帝陛下下令。他们弹劾谁,弹劾皇帝陛下? 这么多年了,他们也算看明白了。皇帝陛下和德王是真的兄弟情深,相互之间都十分信任。 德王不是什么潜藏的野心家,而是皇帝陛下的左臂右膀,是辅佐明君的贤王。 然而,大臣们,特别是文臣们,实在是不想把“贤王”这个头衔套到封蔚头上。 因为封蔚做事太随性。 说起贤王,历史上的贤王,都是一副克己奉公的样子,都是道德楷模,君子标杆。 德王? 提起这个人,文武百官们就头疼。 能一言不合“迷路”到国境外,打到别人国都城下的人,“奉公”可能有,“克己”,怎么也说不上吧? 皇帝陛下给封蔚封号为“德”,这已经表明在皇帝陛下心中,封蔚品行那是顶顶好的。 但对于文武百官而言,德王在京城就是一霸。 倒不是说德王有多嚣张。他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贱,他就直接以权压人。 怎么直接怎么来,有本事去朝堂告我啊? 不是针对你,我是针对京城所有的望族,你们都是垃圾。 偏偏德王行事直接是直接,不给面子是不给面子,但无论是从舆论还是从法理上来说,德王永远占据道德制高点,让他们想趁机发难都没机会。 而虽然他们望族世家之间根系错综复杂,旁人不愿招惹。但他们拿德王,还真没办法。 他们没有任何可以威胁到德王的地方。 只要皇帝陛下不倒,德王就无所畏惧。 看太子对德王的亲近,估计就算换了一任帝王,德王还是无所畏惧。 那么串联搞掉太子?换一个亲近世族的上位? 不好意思,皇帝陛下就两儿子,别说太子无论才华还是德行都让大臣百姓交口称赞,就算太子不能继位,年幼还未封王的二皇子殿下,那也和德王亲近的很。 甚至比太子跟德王更亲近。 传说二皇子殿下幼年就是在德王府长大。 那弄掉皇帝陛下两个儿子,推宗室上位? 这不叫站位,这叫造反了。 除了不给他们面子,当今圣上的确是一位明君、有为之君,只从大晖臣子的身份而言,辅佐如此明君,他们也十分高兴。 去推翻一位明君?别说做不做得到,就算做得到,那也遗臭万年了。 当然,其实……还是做不到。 所以,他们也只能忍着了。 其实想点好的,当年武宗皇帝在的时候,他们照旧夹着尾巴过日子。武宗皇帝比当今圣上脾气更暴躁,更加喜怒无常,哪有当今圣上好说话?只要不涉及底线,只要好好工作,就不用担心其他的。 他们只是被文宗时期养刁了胃口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