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节 (第4/4页)
旧是恭维之词。 “今上之聪慧英明古来少有。然而也正因此,他总是多思多想,自信非常,正应了‘英察自信’这个词。”李清漪眸光微动,语声渐缓,低低道,“此战若是不胜,陛下也不会多想。偏偏,在赵侍郎上折弹劾之后就来捷报。陛下必然会以为张经是因赵侍郎的弹劾奏折方才一战,反倒是做实了赵侍郎前面所参的‘畏贼失机’。” 裕王闻言亦是沉默,心中已然明白过来,许久方才苦笑,满是痛色:“如此之功,不赏反罚,这就是我大明的朝廷!” 李清漪垂下眼,握住裕王的手,轻声劝慰道:“此非殿下之过。” 裕王闻言转目去看李清漪,神色越发认真:“清漪心思清明,聪慧不下男儿。往日在旁看我,心中怕也是笑我无知幼稚?” 李清漪微微一顿,随即握紧了裕王的手掌,毫不避让的抬眼与他对视,认真而恳切、一字一句的道:“殿下赤子之心,殊为难得。我爱之甚,何谈笑话?” 我爱之甚。李清漪这表白之语干脆直接,毫无女子之羞涩内敛,偏偏却是正合了裕王之心。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裕王心中早有爱意,心生自卑,每每念及总是忐忑不安,故而才有先前失常一问。听得此言,他不由低了头,耳廓微红,一时说不出话来。 偏偏李清漪玩心起了,伸手挠了挠他的手掌,挑眉看他,仿佛调戏良家妇女的轻薄儿一般。 裕王脸红的好似滴血一样,颇是羞恼的瞪了眼李清漪,小姑娘般的羞答答。 李清漪抿着唇忍了忍,到底还是没忍住,趴在石桌子上笑出了声。清透明澈的阳光自青翠的树梢滑落,犹如飞溅的水滴,落在李清漪美玉似的面颊上,左颊的笑涡浅浅,抬目望来的一双杏眸好似春水潺潺而动,波动人心。 裕王气得很,想要转身就走却又贪看她这难得的笑颜,想走又迈不动脚的模样又惹得李清漪伏在桌上笑了一场。 第26章 百花酒 赵文华的折子,所参的罪名定得太妙,上折子的时机也选得太好。皇帝自负聪明,可那一点心思却也被人摸得分毫。 便如李清漪所言,皇帝得了捷报,反倒越发气恼。他直接在言官维护张经的折上批示道:“张经欺怠不忠,闻文华之奏,方此一战,是何心也?” “是何心也?”,这才是真正的诛心之言啊,满朝皆知张经之冤却莫有敢辩之人。 给事中的几个言官依照惯例又给拖出去打了一顿,削职为民——这真是招谁惹谁了?在本朝做言官真是动辄得咎。 张经七月被押解上京,期间上折辩罪却反叫皇帝更生怒火,直接和群臣道:“东南欺上,臣下不忠,鸾勾引北贼即行,经结南寇。” 一个“欺上”,一个“不忠”,已经直接给张经定了罪。更何况还将张经与仇鸾相提并论。 满朝皆知,皇帝最厌的就是仇鸾,人死了鞭尸都不解恨。现今皇帝将张经与仇鸾相提并论,显然已是恨极了张经,便是当初举荐张经的次辅徐阶都不敢再说些什么。 这可是严党的又一大胜,赵文华从东南送了好些东西来“孝敬干爹”,连严世蕃的几个妻妾都一人得了一个珠宝髻,颇有几分普天同庆,大家同乐之意。严世蕃收银子收的手软,大为得意,想了想又把张经等人的论罪奏疏拿出来翻了翻,忽然一笑:“是了,杨继盛在诏狱也待得有些久了,是到要解决的时候了。” 这年头,人命看起来有如草芥,有些地方却又看着很是重要——就连杀人砍头也是要皇帝勾决的,当初杨继盛就是因为皇帝不批,这才留到了现在。 严嵩倒是有些迟疑,他想起当初皇帝的交代、陆炳对杨继盛的维护以及外头那些求情之人,还是拦下来儿子:“暂且不要动手,我找人卜一卦。”他服侍着皇帝修道多年,临到紧要关头倒也信了几分。 恰好,这日严家议事,严嵩另一个得意义子鄢懋卿也在场,出声劝道:“义父,此事还需卜卦?这杨继盛可是徐阶的得意门生,如今他在士林之中声望极高,若是来日徐阶当政又得杨继盛辅佐,还有咱们什么活路?”他沉了声音,正色道,“留一个杨继盛,来日必要多几个张继盛、李继盛,防不胜防……养虎为患。还请义父三思。” 严嵩闻言,本还有几分缓和的面色忽然淡了下去,耸拉下眼脸,眸光渐冷,冷的就像是刀片上雪亮的刀光。他站起身,负手于后,沉沉点头:“老了老了,我这心也软了。还是你们年轻人看得清楚啊。” 这话已是点头应许之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