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节 (第1/4页)
这次他带来了最新作品《湟水村》,已经点映过的电影得到了非常不错的评论,柏林官方手册的说法是“极具张力的表现手法,nongnong乡愁的映射,身兼编剧与导演,将故事表达到最深层次境界。” 她看了很久,脑海里回忆起以前跟在邓礼森身边学习的时候那些琐碎的小事。 现在的娜塔莎不再是当初崇拜邓礼森的虞薇,她的电影将和他同台竞技,角逐最佳电影金熊奖,而她也要在银熊奖的擂台上,和他争一争最佳导演的高下。 在邓礼森作品的第二页,就是她的《嘉莉meimei》,他们的电影被各界看做获奖热门,因为其他的影片竞争力总是要差一些,《嘉莉meimei》叫好叫座,已经有北美市场撑腰,《湟水村》在亚洲釜山夺魁,被人认可,很多柏林电影节的前瞻都把两人和他们的作品比较,甚至有人说,两个人的细腻风格竟有那么一点点相似。 是啊,老师和学生的作品,即使学生青出于蓝,也总会带些无法抹去的痕迹。 在她跟随邓礼森学习电影的时候,他的创作能力春秋鼎盛,还不需要靠卑劣的手段维持表面光鲜,作为亚洲电影的一面旗帜,当年的同学里,无数人都羡慕虞薇能有这样的好的运气,邓礼森在电影学院导演系挂名荣誉教授,无意间看到虞薇的作品惊为天人,破例收她当自己的博士生,此举当年还被传颂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美谈。 与前面的美好相比,后面的实在太过不堪…… 狗尾续貂的人生际遇,大概说的就是她。 合上手册,娜塔莎喝了口姜汁汽水,加了冰后这味道更加辣口清爽,她因为回忆混乱的思绪像一片片飘飞的柳絮,慢慢落下。 她必须冷静,现在只是看到手册都按捺不住,如果真的在柏林电影节狭路相逢,难道还想让自己出丑吗? 最重要的是,她现在还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把邓礼森从高高的艺术殿堂上拉下来。 飞机降落在柏林时,娜塔莎还没有合眼,阳光透过舷窗折射出一片金灿灿的光晕,终于驱散了她心底的一丝阴霾,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她和朴笑恩还有兰希谈笑自如,没人能看出她心底的秘密。 作为欧洲电影节三兄弟里的小弟,柏林电影节就像邻家弟弟一样亲切和蔼,不像戛纳的高高在上的严苛,威尼斯的文艺清新范十足,它甚至允许你并非世界首映就可以参加他们的评选,不过欧洲首映也算是底线。它的包容性最强,学院味道最浅,近年新设的泰迪熊奖是专门颁发给出色的同志电影,可见柏林从不是个墨守成规的城市。 所以程临说的没错,以娜塔莎的资历想要在戛纳和威尼斯出头可能还需要熬些时日,但如果在柏林,她则有可能一举夺魁,这个对年轻导演和新势力作品格外青睐的电影节,或许会是她走上知名导演道路的重要门槛。 《嘉丽meimei》的首映安排在竞赛单元第二天,前一天就是开幕式红毯,连着两天红毯秀,这真让娜塔莎感觉有点吃不消。今年她和朴笑恩的红毯礼服依旧得到美国本土高级定制牌子的赞助,娜塔莎依旧延续深色系的风格,开幕式上,当她带领《嘉莉meimei》剧组出现,高贵的深灰色长裙与上面素雅的配饰把她气场衬托的淋漓尽致,这种气场并非傲慢,而是种高岭之花般的冷淡,而实际上在很多演员心中,和那些怪异脾气与才华等同的导演相比,娜塔莎算是个好相处的人,只是她认真说话讲戏的时候,你不由得就会严肃起来,大气也不敢喘,只能屏息凝神专心谛听,然而实际上她说话声音不大也不故弄玄虚,更不摆谱,但天知道你为什么就愿意老老实实站在那里,连多一口气都敢喘。 马丁说这是气场,他在舞台剧时候学过,兰希说这是气质,他们私下玩笑争论不休的时候,老戏骨康奈尔听见大笑起来,说他们还是经验尚浅,这是娜塔莎的导演风格,这风格叫做独裁者的权威。 这份权威,她似乎也带到红毯上,但并不是她装腔作势,而是与生俱来。 走过红毯后照例接受一些媒体的访问,因为兰希火遍美国,因此美国来的媒体大多围住了她,倒是欧洲媒体更青睐关注导演,和创作者聊聊电影的诞生。 当他们问到娜塔莎下一部的计划为什么会选择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业片,她微笑回答:“我更看重剧本,而不是在乎表达出来的模式。” 还有欧洲记者问她是否愿意和欧洲一些出色的电影制作方合作,娜塔莎当然拿出台面上的万能金句:如果有机会她当然会考虑。 或许是因为这次《嘉莉meimei》现在美国上映获得了好评,因此欧洲市场看好,剧组的人刚一走到采访区,三三两两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