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0节 (第1/2页)
史书上说过,皇帝久居深宫,被底下官员当傻子玩弄是常事。 当然,在楼固眼里,楼喻绝对英明神武,是不会轻易被骗的。 但官员们奏疏中大多都是歌功颂德,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再睿智的人都会生出一些自得。 他自知见闻浅薄,却还是希望能够对楼喻有些帮助。 楼喻翻阅片刻,笑道:“你有这些见解确实不俗,那么,你还坚持之前选的那条道吗?” “嗯,我不喜欢跟人打机锋,我还是更喜欢做研究。”楼固神情坚定道,“入北境后,我更坚定了这一点。” 对比大盛百姓和草原牧民的生活,楼固越发觉得,阿兄以前常说的“生产力”是极为关键的。 不论是农田还是工厂,只有提高生产力,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粮食与器具,保障大盛百姓的生活必需。 如果继续提高生产力,百姓是否会更加富裕? 比起他,阿姐更适合成为朝堂的引领者,而他以后则尽可能地为阿姐的政策方针提供支撑。 楼喻正色道:“男子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以后不会再问,明白吗?” 楼固坚定点头。 “我明白!” 朝廷有能耐的官员还是不少的。 不久后,治理北境草原的方案呈交至御案。 先是对草原的行政规划。 根据考察组的结论,科学合理地重划边境线,直接将资源丰足的地域划为大盛的领土。 这些地方本身就有价值,而且对大盛来说,算不得鞭长莫及之地,毕竟从京城到南方同样很远,只要教化安民之策落实到位,不怕牧民没有归属感。 这个规划,直接将好的留下,不好的丢给乌帖木他们了。 楼喻被官员们的“鸡贼”逗笑了,指着方案道:“要是乌帖木和阿巴鲁他们知道,肯定要气得吐血。” “他们犯边这么多年,咱们是时候讨回一些债了。”霍延淡淡道。 楼喻颔首:“你说得对,北蛮抢掠边境百姓多年,必须要连本带利还回来。” 霍延俊目含笑。 若非眼前这人,大盛的疆域不仅不会如此扩张,或许还会逐渐缩小。 两人接着往下看。 确定行政区域之后,就得解决区域内百姓的生存问题。 接受大盛统治的牧民,可以留在行政区域内,申请成为大盛百姓,每年缴纳赋税,同时可以保留部族本来的风俗习惯。 不接受大盛统治的牧民,则自行离开统治区域。 最后是教化政策。 想要培养牧民的归属感,就得让他们学习中原文化,此举与教化南方三州族民差不多。 不过要想教化,得先让牧民稳定下来。 官员们为各区域牧民谋划了不同的生存模式。 适合耕种的区域,派人教授他们农耕技术;适合采矿的区域,官府在当地建设矿场和加工厂,招募工人参与劳作;适合放牧的区域,依照吉庆草场和吉州rou、奶加工厂的模式,进行集中化、专业化的养殖。 等牧民都安定下来,再进行文教传播,让他们打心眼里觉得自己就是大盛子民。 前几年或许成效不大,但十年后、二十年后,甚至几十上百年后,只要中途不间断,这些牧民都会真正成为大盛子民。 草原也会成为大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楼喻朱笔批阅后,不禁感慨道:“希望这些都能在未来实现。” 霍延笃定:“会的。” 北境部分草原被纳入行政版图,朝廷肯定要在当地建州立府。 那么,派谁去做第一任知府呢? 朝中有谁合适? 要去北境当知府,不仅要有能力,还得知悉草原风俗习惯,并与牧民交流没有障碍。 楼喻想了想,觉得宋砚较为适合。 宋砚出身庆王府,从田庄就开始追随楼喻,为人较为机敏,又自学北蛮语言,曾跟随使团一同出使北境。 后来楼喻登基,他凭借出色的语言天赋,成为礼部中的一名官吏,这些年依旧不忘学习。 宋砚忠心低调,身为庆州系官员,为人处世和思想观念都比较适合这一职位。 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