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节 (第2/3页)
惊的是,慕天华面前的宣纸还干干净净,只字未染。 慕安暗暗叹道,这恐怕又是个怯了场的人。果真是积极入仕的人多,对朝廷有用的少。 酉时,就如约定的那样,慕天华准时从皇宫里走了出来。他是整个殿试中,最晚交卷的人。平安其实申时过后就来了,他看到很多人陆陆续续地离开,却迟迟不见公子,有些焦急。 “公子,你总算出来了。”平安凑了上去,帮着慕天华背过了布包。 慕天华笑了笑,“等了很久?不是说了,酉时过来么。” “可好些人早早地就出宫了,平安也是担心公子提前出来,便来的早了些。”平安扶好马车,让慕天华上了去,又问道,“公子,感觉如何?是不是可以轻松拔头筹?” 慕天华有些沉重,他叹了口气,道,“殿上二十四人,皆是来自各地的英才。我只自己问心无愧就是了。” 平安点了点头,将一个纸包递给慕天华,“公子,很饿了吧?” 中午也没吃东西,慕天华确实饿了,他道谢着接过,补充道,“平安你很细心嘛。” “平安对公子可是一直尽心尽力。”末了,平安转了个话题,玩笑道,“公子之前不是说,若是中了头三甲,回戊庸后就风风光光去白家下聘礼吗?” 慕天华突然沉默了下来,他合起纸包,有些吃不下了。 平安见慕天华没有回答,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说错了,他只好转回身去,认真驾着马车。 ☆、第73章 进退两难 殿试结束的两日后,慕安被皇帝诏到了嘉和殿。 皇帝坐在夔龙雕花的书案前,手边放着殿试上集来的文章。这两日,他批阅奏折之余,闲暇时光一直在阅读这些人的作品,当中不乏佳作。 慕安行礼后,皇帝指了指书案一旁的金漆圈椅,让他坐下。 “太子,朕听闻你疏通关系,也去参加了殿试?” 慕安立刻请罪道,“儿臣知错,儿臣不该藐视章法。” 皇帝没责备他,而是从一旁抽出一张宣纸,问道,“安穆就是你吧。” 慕安点了点头,他看到皇帝用朱笔在他的文卷末尾写了几行小字,一时间他好奇起来,也忐忑着皇帝会给他的文章予以什么评价。 皇帝眼睛花了,不得不架开了手臂去看清宣纸上的字。他一手捋了捋胡须,道,“其实,你的文章还不赖,算是这批考生中的佼佼者了。朕没想到你会参加殿试,看到你的文章如此成熟透彻,朕很欣慰。” 慕安顿时舒了一口气,他心满意足起来,当初楚氏给他出了这么个主意,也无非就是让皇帝看到他的才学品德。现在他如愿以偿了,又恰逢慕封被软禁,这件事无疑为他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儿臣在文曲轩中,不禁又想起昔年母后每晚问儿臣功课的岁月。如今物是人非,儿臣实在有些伤感。” “逝者已矣,你作为太子,一定时刻谨记要顾全大局,切莫被悲伤吞噬。”皇帝意味深长地望着慕安,道,“你也三十有六了,身边不能一直只有太子妃一人,朕打算为你指个侧室,就暂定肃远侯赵策的女儿了。你母后刚走,成亲的日子势必要往后推一推了。” 慕安听闻皇帝为他指的竟是赵策的女儿,他的心突然定了下来。此时父皇这个举动格外有深意,他老人家应该已经开始为他的未来做铺垫了。 “儿谢过父皇。”慕安站起身来,恭敬行了一礼。 皇帝放下慕安的文卷,又转而拿起了另一张文卷。这张文卷放在一个十分显眼的位置,与其他人的文卷明显区分了开。皇帝将这个人的文章递到了慕安的手里,吩咐道,“你先看看。” 慕安恭敬着接过,最先扫了一眼文末的署名,竟是慕天华! 慕安边看着,皇帝边说着,“太子,你的文章照这篇,倒底是逊色一些。此文的持笔者很有见地,一看便知饱读诗书,字里行间浑然一股正气,一定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慕安仔细读着,确实心悦诚服,他放下文卷后,道,“我其实与这个年轻人打过交道,他看上去才不过二十出头,当真是个少年英才。” “哦?”皇帝吃了一惊,“朕还以为只有有阅历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完美的文章。” 慕安笑道,“我记得父皇小时候教导过儿臣,读书百本,可抵十年人生。这在慕天华的身上,不就是个很好的佐证吗。而且,我听说他来自戊庸,戊庸那里冬寒暑热,又地处边关,能孕育出如此人才,才是真的难得。” 然而,这句话过后,原本和颜悦色的皇帝突然冰下了脸,一股阴沉之气笼罩上龙体。慕安看着转变如此之快的父皇,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你说这个姓慕的小子,来自戊庸?”皇帝的手不自觉的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