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0章 第113 114章窝阔台攻宋巴蜀战况报导 (第1/3页)
再看西路军方面,1236年十二月,阔瑞派汪世显为先锋,蒙古大军从陈仓道开始进入汉中。 汉中的进出栈道,想必人尽皆知,不多赘言。李太白曾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自古以来,巴蜀汉中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很熬人的兵家战场,统一来说是〔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巴蜀汉中的险要,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名将为之折戟。 出蜀难,诸葛孔明四度伐魏,被熬死在五丈原;姜伯约年年北伐,如一头困在囚牢里的雄狮。 入蜀更难,进攻的一方,地利不在,翻翻《三国》,曹真曹爽父子攻蜀,没进汉中就完蛋;钟会邓艾攻蜀,没有邓艾拼命偷渡阴平小路,钟会困死在剑门关下。 ………… 蜀道难行,可在大宋这边,蜀道顺畅、简单到让周蕊徽眼红,让曹真吐血,让窝阔台、孟拱等等名将惊疑! 就连汪世显这厮,事后回忆也很不可思议。 蒙古军走了一回轻松的蜀道。 蒙军第一战是沔州,沔州是陈仓道进入汉中的必经之路,就像剑阁是金牛道的必经之路一样。 大宋川蜀各军原先的主帅是吴麟,吴麟是个有本事有能力的,他是岳飞那一代的人,在战争中锻炼出来的元帅,可惜他死了。宋庭的官方记载是吴麟反叛降金,被宋军击败处死……呵呵,其中有多少水分就不多言了,反正吴麟之后,宋庭狠狠整了整川蜀各军。 现在,宋庭川蜀诸军最高军事长官——四川制置使赵彦讷赵大帅,这位赵大帅,能力是不如吴麟,实战经验不如吴麟,但不是吃干饭的,一接到边关示警就把军队部署在沔州,以逸待劳迎战蒙古军。 是人都有缺点,可这位赵大帅的缺点,和历代赵官家一样,四个字形容——胆小怕事! 最开始,他和沔州知州高稼一同守城,由于沔州历经金国进攻,城防破旧不堪,许多官员都要弃城逃跑,知州高稼自然力陈坚守沔州的重要性,赵彦讷赵大帅也是力挺他。 但是!在得知蒙古大军无边无际有几十万之多,并且马上就兵临城下时,赵大帅怂了。等到知州高稼去寻他时才发现,顶头上司赵大帅,早已经带着宋军主力跑了! 高知州顿时气得吐血,兵马一走,沔州的防御力量一下子空了,只剩一千大七百厢军兵有个屁用! 赵大帅上屋抽梯把高稼气吐血,可身为知州,守土有责,高稼抱定死志布置防务,亲自上前线督战,利用崎岖的山势布置层层防线迟滞蒙古军。 都是死节,高稼至少比守扬州的史可法强。 终归兵少且弱,高稼陷入了苦战。这时候,赵彦讷saocao作来了!他胆小临阵跑路,跑到一半又恐沔州失守,导致战局败坏,遂派出了部将何璘、杨俊二人率队北上支援;然后又脑子一抽,让人告诉高稼坚持住,率领主力大军绕道去断阔瑞后路。 周蕊徽头次看后就很谜,完全不懂赵彦讷在想什么,你究竟是想跑?还是想战?想必他麾下的将士也是一脸迷瞪吧。 赵大帅派将去援高稼,cao作大师没想到是援军一到,高稼没安排任务,援军没歇息一秒,看到蒙古人转身跑路。汪世显疲军头顶问号。 援军跑路,沔州厢军军心被他们动摇了,给正在苦战的汪世显军帮了个大忙,防线崩溃,知州高稼力战身死,沔州城破。 汪世显稍做修整,向汉中腹地挺进,出沔州十几里,忽接后方来报,宋军主力经过了青野原,正在攻打仙人关,断军队退路。 汪世显惊出满身冷汗,急忙后队变前队赶赴青野原,将赵彦讷主力包围。 汪世显沉着下来,指挥若定进攻赵彦讷部队,包围圈逐渐缩小,即将歼灭宋军主力之时,另一只宋军突然从汪世显背后杀出。汪世显立刻派出部队迎击,他原以为是支宋军的小股部队,不值一提,没放在眼里,可两军厮杀起来,才发现这支宋军是精锐,战力强悍,派遣的兵马立即就被击溃! 这支宋军,是从兴元府支援来的大将曹友闻军,名将曹彬之后,宋军里少数脑子正常的指挥官。 曹友闻一战崩掉了汪世显军,解除包围圈,救出制治使赵彦讷。 蒙军在青野原败阵,阔瑞听从汪世显的建议,后退休整,在1237年再进陈仓道,仍以汪世显为先锋,攻打汉中。 宋军这边呢,赵彦讷还是率主力,驻守汉中腹地,曹友闻率部守阳平关,赵彦讷看曹友闻兵少,派遣王资、王进、陈庚三将协助。 曹友闻感谢一波赵大帅的正常cao作后,判断蒙军要进大安军,夺阳平关,遏巴蜀要地。于是亲驻大安,命王资守阳平关东边的鸡冠隘,王进守阳平关,互为犄角。 宋将陈庚提醒曹友闻注意蒙军沿嘉陵江到阳平关北面,不经过大安就能向阳平关发动进攻,曹友闻听取,派精锐在嘉陵江附近设下伏兵。 阔瑞这边,和曹友闻、陈庚判断的一样,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