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节 (第3/4页)
推陈出新。 她可是记得,少林寺素饼一盒300多克,她去世前已卖到近20元一盒。其实配料也就是那些,杜如蒿做出来和超市卖的口感差不多。不过人家是品牌,又有了包装,卖的就贵些。 她不知道为什么张梅英愿意给她机会,不过机会一向青睐有准备的人不是吗?这次,她就准备以此为主打产品,希望能打动张梅英。 她把面粉、泡打粉、小苏打混合均匀,和蛋液、玉米油搅拌后和成面团,掺进花生碎,再把面团搓成小圆球压扁,锅底垫上隔热板,铺上锡纸,把面团放在锡纸上,用最小的火烘烤后放入烤箱,温度调成180度定时。 到时间后,她戴上隔热手套把烤盘端了出来。烤盘上的酥饼色泽金黄、甜香扑鼻,一个个小巧可爱。 杜如蒿忙着的时候,陈松枝眼睛都不敢眨地看着女儿动作,看她有条不紊,动作行云流水,一切熟练得像自己做饭,才放下心。看来女儿是真会,不是说的大话。 待女儿把酥饼烤好端在她面前,她尝了一口,酥香细腻,又带着花生特有的香味,恨不得把自己舌头咬掉一截。 女儿可真厉害,只是自己看书琢磨,这样好吃的点心就做得出来。而这样厉害的好好,是自己的女儿,这让陈松枝油然而生一种骄傲的情绪。 杜如蒿看到mama放松享受的表情,微微笑了笑,又做了曲奇饼干及几种咸味的饼干。这些都是她做熟了的,有些是她自己摸索出来的,有的是她去交学费学的。 那时候是为了生计,逼迫自己一定要做好。做的是香甜的点心,心里是苦涩的。现在,虽然还是为了生活,不过,家人和她在一起,她更多了一分气定神闲,心情却很愉快。她觉得,自己的手艺好像更进一步了。 因为是样品,每一种点心杜如蒿做得都不多。做好之后,她把分类后的点心装进一个个纸盒子里,把纸盒装进提篮,和陈松枝一起去了张梅英说的地址。 其实那是张梅英家超市旁边的一间小办公室。办公室里冷气开得很足,她们从外面进来,好像进了另一个世界。 看她们进来,正趴在桌子上的李晓路站起来迎了过来,“如蒿,你的点心做好了?”说完,她从杜如蒿手中接过了盒子打开,“很好看,我看着就很有食欲。你们请坐。” 说完她吐了吐舌头,去一边洗了洗手,过来捏起一颗桃酥放入嘴里。 “好吃,甜而不腻,香酥可口。妈,您也尝尝。”李晓路说着也拿起一颗放入张梅英口中。 “你这孩子,也不怕你阿姨和同学笑话。”张梅英说了女儿一句,却没拒绝,小口尝过后,点了点头,笑着和她们谈起来。 “看孩子年纪,我应该比你年纪大,就托大叫你一声妹子。妹子,我听我家晓路说了,你家儿女你都教育得不错啊,全考上了一高。”除了自家两个女儿,她还没见过其他农村出来都这样优秀的。 陈松枝本来有些忐忑,张梅英家可是县里首富。看她人这么平和,心情也不由放松下来。 她笑道:“那是因为如蒿祖上出过一个贡生,我们就是想宁可自己苦些,也一定要让孩子上学,不愿堕了先祖的名声。不过大姐,你家孩子更厉害,晓虹那是远近闻名,晓路也不错,我可是不断听我家如蒿赞扬她。” 张梅英从办公桌后走出来,和陈松枝一起坐在沙发上。闻言也不由笑道:“好了,我们也不用夸来夸去,咱两家想法倒一样,我和晓路他爸也是觉得,哪怕自己苦一些,也一定要让孩子能好好学习。” 别说,两个人年纪差不了几岁,少年时曾经吃过苦,都经历过大食堂,又到后来分产到户,又都是从农村出来,不爱占人便宜,对人真诚,很多观点就相似,居然越说越投机。 看到mama和张梅英说得兴高采烈,杜如蒿也觉得很高兴。mama为人很好,善良淳朴,但在村里那种环境下,见识并不高。来到城里后也是天天忙于生意,少有和别人交流的时间。现在和李晓虹mama谈得来,对她自己对自家都是一件好事。 人家说要多与成功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