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寻,何寻_第5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5节 (第4/4页)

  何寻心里也有点汗,饶他经历过的场面再多,可从没经历过这样的。自从踏进乔家的客厅以来,他就一直被别人用一种看珍稀动物一样的眼光偷偷观察。刚才那些跟过来看热闹的邻居大妈,新奇地打量着他的全身上下一举一动,彼此交头接耳间叨咕的是他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而他用普通话尝试着向乔爸爸搭讪时,大妈们又都以一副“哇塞,舌头怎么能卷成这样”的表情,像听新闻联播一样的听他说话,让人鸭梨山大。

    好不容易等到吃饭了,邻居们散去了,何寻本来以为情况能好转点,却没想到饭桌上仍然如此,乔爸乔妈一句话不说,也只管用眼角余光对他的一举一动偷偷观察。

    这种被当成了珍稀动物一样围观的感觉……好尴尬……

    乔柳几次帮忙想活跃一下气氛,但也活跃不起来。大家在一种诡异的沉默中吃完了晚饭。

    吃完晚饭,满屋子的火锅味儿萦绕不去,乔mama把窗子打开一道缝透透气。

    外面已经入夜了,夜色朦胧,天上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连远处的路灯都笼在一层淡薄轻纱般的雾气里。光晕浅淡,清清冷冷。

    一团冷雾幽幽地从窗缝钻了进来,像冰水一样弥漫漾开,其间夹杂着几星水沫。乔mama连忙又把窗户关上,不一会,只听滴滴答答的雨声敲窗,外面下起了小雨。

    江南冷冬的夜雨,最是要命。

    何寻偏偏穿的是一袭黑色开司米长大衣。简洁考究,十分帅气。他生活的环境从来都不需要考虑温度问题,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车子的真皮座椅自带加热系统,出门在外只住私人会所或五星级酒店,服务精细到连第二天要穿的袜子都有人负责事先烘暖。他在北京时,外套只套件长风衣就可以过冬,这次还是乔柳事先嘱咐了,才穿上大衣的。

    何寻今天进门时,还差点按他平时的习惯,把大衣脱掉。幸亏乔柳叫住了他才没脱。慢慢地,他发现了——真的不能脱,这屋里竟然是越坐越冷。

    吃晚饭时有火锅的热气,还好一点,现在没了,夜又深了,窗外冷雨淅沥,漫漫寒意飘飘袅袅无声无息地幽幽袭来,冰水一样浸透了大衣。何寻从没体会过这样阴寒入骨的湿冷,脸色开始发白。

    乔爸乔妈都看出来了,连忙打开取暖器。

    但因为他们之前心怀敌意,故意没多准备,家里除了夫妻俩自用的一台功率大的油汀电暖器外,就只剩一台留给乔柳的,热风扇式的小太阳。

    乔爸爸把油汀推到何寻面前,拘谨地说:“小何,你冷吧,用这个。”

    何寻坚决地推了回去,说:“你们用,我不冷!”

    以他的礼貌教养,有长辈在这里,无论如何也不能自己占用这台取暖器。

    乔柳说:“那你用这个。”边说边想把那台小太阳换给他。

    何寻却更坚决地推拒了,他怎么可能自己取暖而让乔柳受冷。

    乔柳也清楚他的脾气,知道拗不过,只得道:“爸,妈,别和他客气了,你们自己用吧。”

    她跑进房间,把一床被子抱到长沙发上,招手说:“何寻,过来,坐这儿,你裹着被子。”

    何寻还秉持着他从小必须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家教,摇头不从。乔柳急了,横眉竖目道:“叫你裹着你就裹着!你现在身体还弱着呢,感冒了怎么办?!”

    一把把他拉过来,不容分说地裹成了一个球。

    但在这样湿冷的环境里,被子也不暖和,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被体温捂热。乔柳又跑进以前奶奶住的客房,找出了奶奶留下的一只竹火笼和一包无烟炭,打火点燃。

    这种竹火笼也叫“烘笼”,“手笼”,现在颇为罕见了,但在电暖器没发明之前,南方一些地区的老人冬天就用这东西取暖。竹篾编出来的一只灯笼篮子般的形状,里面的瓦盆点上木炭,没有烟,很轻暖。可以随身携带,暖手暖脚,里面还可以塞上些芋头、栗子之类的食物,烘熟了香喷喷的,很好吃。乔柳小时候就爱到奶奶手里讨这样的小零食。

    她知道何寻在刚才那顿简陋的火锅里其实并没吃饱,便剥开一个橘子,把橘子皮埋进木炭里,炭火沁出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乔柳又在厨房找到了一些荸荠,放到炭上烘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