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节 (第2/4页)
子,日子却并不苦逼,还是健康茁壮的成长了起来。 如果昌平君仅仅是以上这样的身份,从来不惜以最大恶意看待东方六国人的胡亥,一定会想都不想的喷一句“父王这又是将老鼠关进缸里的节奏”。但是昌平君和昌文君不同啊,他们俩不但是扶苏的舅父,还是嬴政的发小啊。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嫪毐之乱时,明明白白有如下记载:“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危难见真情,在嬴政一生最危难的几个时刻,他选择相信昌平君、昌文君俩兄弟,就可以看出,嬴政和他们的关系有多铁了,连人生头一回娶老婆,都娶的是他们的妹子。 “父王为何忽然想派昌平君去郢都了?”胡亥小心翼翼的问着,这么天马行空的思维,哥完全想不出来啊。 “寡人欲伐楚,可昌平君却频频劝阻于寡人。”嬴政语带着几分怒气,开口说道。 “这样啊……孩儿懂了,原来父王是想考验昌平君啊。看他这个流着秦楚二国的血,吃着秦国饭长大的楚国公子,到底是姓秦,还是楚啊?”胡亥恍然大悟道。 “你说,父王应该派他去吗?”嬴政很随意的看了胡亥一眼,他也没指望胡亥这么一个小小孩,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只憋了一肚子话实在没处说,和胡亥发泄一下而已。 “嗯……”胡亥很认真的想了半天,连《寻秦记》里的剧情都回忆起来了,硬是没想起过这位昌平君到底是什么结局。 神棍不好装啊! 没办法装神棍,胡亥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孩儿……只是觉得挺没有意义的。” 嬴政不语,沉默的看着胡亥,他到底要看这个熊孩子能发表出什么惊世言论。 “就算这次昌平君通过考验,这次没有背叛父王,但这又能代表什么?人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是这样子的说话,明天也许就是那样子的说话,将昨天说过的话和昨天的自己一起背叛和遗忘。就像父王……不也曾经放过孩儿的鸽子吗?”胡亥缩在沙发里,尽力组织语言,试图让嬴政了解自己的想法,“当然,孩儿知道父王您绝对不是故意放孩儿鸽子的,您说话的时候,绝对是诚心诚意的想陪孩儿看雨的,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而已。” 胡亥杂七杂八的又说了一大堆话,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人之所以不背叛,不是因为他够忠心,只是因为利益不够而已。就像父王您,您觉得渭河泛滥更重要,所以您忘记了……” “不要再提那件事。”嬴政没好气的看了胡亥一眼,本来挺有深度和哲理的一句话,加上后面那半句立马逼格就掉下来了。 “好吧,不提吧。”胡亥装出一副大人样,没奈何的一摊手,本来本公子也不想提,只是本公子怕皇上你又犯多疑心,胡思乱想脑洞乱开,只好多提醒你几次而已。 “就算这一次不背叛又能代表什么?这一次不背叛,也不代表一直都不背叛。”胡亥说到这里,表情有些古怪的深深看了一眼嬴政一眼。 虽然胡亥不记得秦二世是谁了,但是能被嬴政随身不离的带着,想必也是极为疼爱的儿子。但饶是这么深爱的儿子,在皇位的诱惑面前,一样背叛了颇为疼爱自己的父亲,还残忍的杀死了所有的兄弟姐妹——杀兄弟就算了,杀姐妹也是醉了。 至于赵高和李斯,在嬴政活着的时候,他们俩可是堪称嬴政的两大心腹,陪着嬴政渡过了人生中一次又一次危难,却始终不离不弃,如果不是最后剧情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妥妥的就是一段人间帝王与臣子的佳话。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要是一本小说,剧情发展到这里,读者就该刷负说“剧情崩了、人物ooc、为虐而虐一点意思都没有”,最后读者纷纷弃文,作者君因为收益惨淡而不得不迅速烂尾,但这是现实……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说过,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 胡亥想到这里,看了一眼因为自己的话而若有所思的嬴政,站起身拿着纸卷向外走去,龙椅图被嬴政拿走了,他还得去找赵高,帮自己准备新的生日礼物。忙着呢,哪有时间管这种大人的事。 考验?呵呵……人心从来是经不起考验的。 作者有话要说: 如果是在晋江看一本小说,看到最后真得出现了这样的情节,我真得会刷负分的……尼玛这是调戏我口味吗?人物崩成这样……那么久的忠臣,说谋反就谋反……根本不符合逻辑 引一段曹三同学在《流血的仕途》里的关于赵李二人谋反的吐糟……没耐心看的就跳过吧……大意是,赵高诱惑李斯,说李斯你比蒙恬如何?你觉得蒙恬在你还能出头(《史记》原文);李斯吐糟说,劳资比蒙恬叼多了,怕他个p;赵高说,请按《史记》原文来对白来(原著里李斯是觉得自己不如蒙恬)…… 赵高恍如一位攻略在手的游戏玩家,信心满满,谓李斯道:“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