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节 (第2/3页)
专营,找亲戚师友请托,还得努力行贿,一匹马换一个官位再合适不过了。 林玄礼告辞回去睡觉,也暗自点头:[谨慎的社会人,什么信息都不会透露的。也不知道他站那一边。] [随时可以摇摆,真正的聪明人。我拿什么东西来给他证明自己呢……一枚金币?还是我那封信呢?] 纯金的元符通宝不对外流通,只赏赐给重要官员和宗室,边城这里大概只有章楶府里有。 …… 苏轼一连吃了数日,也不觉得腻,这里的羊格外好吃。 终于开会时说起正经事。 理论上来说,通判起到监督作用,不能执政。 实际上来说,通判可以特别用力的‘监督’自己想要做的那方面,提建议,如果当地官员不干就立刻打报告给官家。 经略安抚使、转运使、提刑使、提举常平使、知府、少尹、判官、推官、都指挥使、都虞侯,都在这里开会。 不论心中怎么想,众人脸上都是一团和气,斯文儒雅。 凤翔知府:“不瞒苏兄,从两个月前到现在,秦风路、永兴军路,各州各城,但凡和军事沾点边的官员,都在查验家内、治下新来的外地人,倒是有几个从京城中来的年轻人,可都不是。” 苏轼欲盖弥彰的说:“我了解十一郎,神仙托梦点化,教别人必然是治国□□的天书,教他的都是食谱。一日三餐虽然不奢靡,但都精益求精,像那些吃不好的地方,他肯定不会去的。”十一郎肯定在某些不起眼的小地方窝着,要不然哪能躲这么久——还不是小城寨,小城寨里人少不好躲藏。 京城来的,标准的官话,多容易被发现。他现在最有可能藏身的或者是伪造的身份,要么是去边关做生意的商队,要么是寻访古迹遗址的文人。既自由,又受尊重,一旦开战随时都能参与其中。 众人都表示他说得对。 苏轼:“诸位明公,我刚到这里时,就看到城寨修缮一新,处处都是农桑,枝头硕果累累,百姓们面无菜色,诸位为天子牧民,守卫边关,功莫大焉。”不是假话,本地在努力发展农业。 林看到的荒地要么是没人居住,要么是因为缺乏水源而没人居住。 竟又互相赞美了一刻钟的时间。 苏轼谈起自己准备到处走走看看,看看新法在这里落实的如何,有没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众人都缄默不语了。 都不想、也不敢说章惇的政策里还有糟粕。 章楶若无其事的说起:“通判对西夏梁氏太后、李氏皇帝屡屡犯边,有何高见?” 苏轼:“不敢妄言。” 章楶已经决定明年春天就用兵,一个原因是对方的人马都因为过冬而疲惫、虚弱、缺乏训练、粮草消耗殆尽,另一个原因则是要军队攻破国境线不难,经常能孤军深入——然后全军覆没。李元昊那个‘皇帝’就善使诈降诈败,两次坑害宋军。一定要有城池做据点! 现在土地马上就要上冻,怎么筑城,运送物资不方便,守城也很寒冷,处处都不适。 …… “……他是这么说的。”林教头恭身侍立在屋里,听着卢都虞侯吃午饭。 都虞侯开会回来,见了苏东坡的风采,不觉得有什么趣味。放下汤匙:“噢~哦。这些话有什么证据?别因为是本家,就偏袒他。除非这些关系都是真的。要不然呐,他那匹马,本官要定了!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你倒是教教他。” 林都头又躬身应是。 卢都虞侯想了又想:“我看他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你磨磨他的性子,免得将来上了战场送死。” 林都头当然明白长官的意思,要么现在把马弄来,要么等上了战场,把遗产枣红马带回来献给都虞侯。为今之计,可以考虑跟他明说。要么找人以势压人震慑回去,要么就把马交了,都虞侯想要陷害一个人,容易得很。宝马固然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