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节 (第2/3页)
不通自尽了? 这匪夷所思的自尽原因,天子不知道,晏殊楼也假装不知道。 天子以为晏殊楼是先逼死了良妃,再送香包以让人知道良妃自尽之事。但他却不知,晏殊楼先一步将模仿天子字迹所写的纸条送给了良妃,将逼死良妃的罪名嫁祸到了天子身上。 天子无情借刀杀人,晏殊楼也不必同其讲求道义。 晏广余所赠的香包还在晏殊楼的手里,送到良妃手上的不过是个仿制品,但孰真孰假都无所谓,只要知情人知道,良妃是在看到一张以天子的字迹而写的“血债血偿”的纸条后,方想不开自杀的便好。 当然,为了笼络晏广余之心,天子很明智地封锁了良妃之死的消息,将知情人秘密斩杀,并安排了一个模样形似良妃宫女入住冷宫,代替良妃生活,以免被晏广余发现。而晏殊楼也趁此机会,向天子请命,请其允许自己将良妃带出宫外火葬。 天子既然默许了晏殊楼逼死良妃的行为,自然不希望良妃的尸首被人发现,因此允了晏殊楼的请求。 晏殊楼亲自秘密将良妃的尸首带出了宫,瞒着所有人将其秘密火化,其骨灰放入坛中,挑了一处日日见阳的地方,掘了一个无字碑,将其骨灰坛安葬入内。 对于良妃,晏殊楼说不上恨也说不上喜欢,但既然母妃之死同她有关,那他便不能轻易放过她。其实说到底,“血债血偿”虽然是他所为,但逼死良妃的还是她自己。 身在宫中,晏殊楼早已收敛了那些仁慈之心,将良妃葬在宫外能见日光的地方,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不过,考虑cao控人心避免矛盾的因素,晏殊楼也决定瞒着晏广余,时而还让杜明谦模仿良妃的字迹以及口气,偷偷给晏广余送去密信,安抚其心。 这样的处理方法,很好地规避了晏广余同天子的矛盾,也避免晏广余因怨恨而造反。 但良妃死后,天子依旧未立新后与太子。晏殊楼也不急,一直以一个普通皇子的身份,规规矩矩地在宫中活动,不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他每日按时上下朝,看望晏昭其,回府后便同杜明谦卿卿我我,让天子想挑他一些错处都不成。 就这样,彼此间相安无事地过了两年,不知不觉,夏日的暑气拂来,就到了废后故去的第三年。 这两年间,晏广余屡获大功,将边境的外敌驱出境外,安抚流民,在当地百姓口中口碑甚好。 而晏殊楼只在朝中活动,口碑倒是一般,既不好既不坏,倒也中规中矩,没啥大错。 但比起风生水起的晏广余以及庸庸碌碌的晏殊楼,天子对朝政却越来越力不从心,办事时时常出错。 他病了。 在一年前御医说他劳累过度,对身心造成极大的损伤后,天子便知自己这条命快折腾到尽头了。 他每日都在强撑着处理公务,在一点一点地耗尽自己的生命。 御医束手无策,言道除非天子能停下手头的事情,安心养老,不然病情只会极度恶化。 天子却不听劝,好似不燃尽所有的生命都不肯罢休。 但在这关键的时候,天子依然不立新后与太子,一开始他以废后之死推脱,后来便以他正在考量何人适合做太子为由不予处理,急得大臣们抓耳挠腮。 其余皇子虽然应天子所招回宫任职,以让天子择太子人选,但真正能有些气候的也就只有晏殊楼一人,天子却迟迟不立他,也不知怎想的。 晏殊楼却是不急,皇位对他而言根本无关紧要,他每日关心的就是晏昭其有没有调皮,杜明谦有没有生病,比起顾虑多压力大的天子来得不知多惬意。 随着盛夏的来临,天子的病情急速地恶化,加之暑气过重,突然就中暑病倒了。 御医担忧天子病情,看近来天子公务并不繁忙,便建议天子到避暑山庄避暑,休息几日,养好身体。 天子本来并不愿意,但在晏殊楼等人的恳求下,还是同意了。 思虑到晏昭其在宫中闷得慌,天子决定带其一块儿去避暑山庄玩。又未免晏昭其一个孩子没人照顾,天子又让晏殊楼夫夫俩,同其余皇子一并同去,只留大臣在朝中处理政务。 避暑山庄离皇宫并不算远,一路有说有笑地晃悠过去,三日后便到达了目的地。 一下马车,顿时感觉到清新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