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5章 再次脱逃 (第1/3页)
10月21日,天高云淡,长江水碧绿、澄澈,像一条彩带,将南京城紧紧环绕,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列车从长江大桥飞驰而过,给金陵古城增添了现代化的氛围和气魄,也使人感到精神振作,斗志昂奋。 南京市公安局下关分局热河派出所青年民警潘宁雨手捧一叠最新印制的邓祥民的照片,送往他辖区内的每家宾馆、旅店、招待所,每个码头、每座车站,每栋居民楼、每个居委会。 几天前,他往这些地方发送过一次邓祥民的照片,但那照片印制的有些模糊,难以一眼辨清。昨天,市公安局又发来了邓祥民的近期照片,且印制的清晰、明白,让人一眼就能看准。 他生怕耽误了时间,清早起来,赶紧送发。他管辖的区域,临江傍岸,有火车站,有汽车站,有轮运站,有长江大桥,有林立的宾馆旅店、酒家招待所,是人流量最大、最密集的地方。 他要求自己对每一处地方都要管严管紧,不留空隙。决不能让邓祥民从自己的辖区内脱逃。 潘宁雨来到江边,跨进某部队招待所,走向总服务台。 这时,总服务台登记员邓新芝看见他,热情地打招呼。他上前,递过最新印制的邓祥民的照片。 李新芝接过一看,立刻说道: “这人眼熟,好像在我们这里住过。” 潘宁雨心里一动,说: “你看仔细点。” 李新芝肯定地说:“没错。这人是在我们这里住过。我登记的,我有印象。” 这家招待所,靠近长江边上,离轮运站很近,每天接待的顾客几十上百,李新芝能对匆匆过客留下印象实在不易。 潘宁雨虽年轻,却不是那种马虎草率的人。他为了做到稳准可靠,又再次提醒李新芝道: “别急!好好回想一下,看他究竟是什么时候住在这里?登记的是不是邓祥民?” “名字不是叫邓祥民。” 李新芝语气肯定,她那双美丽的眸子闪了闪,说: “我好像记得是姓邓,但不是叫邓祥民。别急,查一查登记簿就知道了。” 邓新芝说着,连连翻动旅客登记簿,潘宁雨也把头凑上前,两双年轻的眼睛逐页逐行地寻找。 “看看!就是这个邓小晨。他7月3日住进这里,是我接待登记的。” 李新芝指着旅客登记簿说。 潘宁雨盯着那长长的一行文字记录: “邓小晨,19岁,安徽省芜湖市河运技工学校学生。” 不对呀!潘宁雨默神:除了名字不对,年龄、学校均不对。邓祥民今年22岁,他就读的是陕西省宝鸡铁路电力司机学校,何况他早已被学校开除。不过,这年头除了母亲是真的,什么都可以造假。只要有钱,买什么,有什么。假公章、假身份证、假学生证、假记者证,花上一二百元钱,很容易办到。他又对李新芝问道: “你记得他是用学生证登记住宿的?” 李新芝回答:“记得。” 潘宁雨再问:“他有没有同时出示身份证?” 李新芝摇头道:“没有。” “就他一个人?有没有同伴?” “就他一个人。没有同伴。” “他个子高?还是矮?” “个子矮。很矮。大脑门,尖下巴。”李新芝说着,又补充道:“正因为他个子矮,我才对他留下印象。要不,我哪里记得这么多。” 潘宁雨不再问。看来,这是一条十分有价值的线索。值得仔细推敲、研究。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民警的职业特点。如果没有这一条,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民警。潘宁雨向李新芝借了该招待所今年5月至10月的所有旅客住宿登记簿,厚厚一大摞,抱回热河路派出所。 他关紧办公室的门,任何人不见。同事们都回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