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_第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节 (第1/4页)

    玄宗:“当时有侍中这个官职吗?”

    张果:“您又不是那时的人,如何知道那时没侍中一职?”说罢,上驴而去。

    蝙蝠确实有成精的可能。比如,下面的主人公就遭遇过这样的事。主人公叫木师古,一个具有想象力的名字,听上去就像个得道之人。

    道士的名字往往具有特点,多取“玄”“隐”“微”“静”等悠远之字。不过,也有例外,按《宣室志》记载:“大历年间,有仆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自云姓仆名仆,莫知其所由来。家于光州乐安县黄土山……神仙频降,有姓崔者,亦云名崔,有姓杜者,亦云名杜,其诸姓亦尔,则与仆仆先生姓名相类矣。”

    也就是说,这些得道之人的名字分别叫:仆仆、崔崔、杜杜……

    接着说木师古。故事中,他的身份是位旅行者。德宗贞元初年的一个夏天,他背着包正行走在江南金陵地界——又是贞元年间!

    日暮时分,木师古投宿到一座古寺。

    木师古拜见住持,住持指向侧厢房的一间陋室。

    木师古有游侠性情,非常不悦,因为他看到本应住人的客厅紧紧地闭着,以为住持看不起他,就质问住持:“我为什么不能住这一间?”

    住持说:“并非我吝惜,只因这客厅有凶物,入住者非伤即死,我在此寺生活了三十多年,客厅伤了三十人!一年前,我令徒弟将其关闭,再不敢住人。”

    木师古执意要住。

    他越听住持的话越是感到好奇。

    住持没办法,只好叫徒弟打开厅门,收拾了一下,叫木师古进去。

    房间一明两暗,正中是厅堂,左右是寝室。木师古转悠了一下,看出这屋子确实已有很久没有住人了,因为积尘遍地,结有蛛网。

    木师古此刻才相信住持说的是实话,但现在已经骑虎难下,即使这里面真的有凶物,也只能住下了。

    入夜后,木师古做了准备,从行李里抽出一把尖刀,枕于头下。这觉算是睡不好了。他在床上辗转反侧,脑子里一直在琢磨:会有什么怪异事发生?他又检查了一下里屋和外面的厅堂,没发现可疑的地方。

    迷迷糊糊中,木师古挨到二更天。

    忽然,躺在床上的木师古感到一阵寒冷,一下子就醒了。

    要知道,现在是盛夏。木师古在黑暗中有些紧张。随后,他感到这股寒冷是从帷幄外一点点飘过来的,仿佛有人在扇扇子。

    木师古悄悄起身,猛地抽出尖刀,向帷幄外砍去。

    到底是常在江湖上行走的人,虽然木师古开始有些担心不安,但凶怪之事发生后还是能主动出击。

    木师古并没有下床看,而是收好尖刀,再次躺下。时间到了四更,他感到那股寒冷之气又吹了过来,木师古又抽出刀来……

    天亮后,寺里诸僧叩门,木师古安然应答,众人皆惊。

    大家进屋,在床边发现了两只中刀而亡的蝙蝠。每一只,翅膀都有一尺八寸长,眼珠突兀,呈银色。

    寺院住持说:“按《神异秘经法》的说法,百岁蝙蝠往往会附于生人的嘴上,吸其精气,以求长生。到三百岁时,就可化为人形,飞游天界。现此二物被灭,可见它们还不到三百岁,法力还不是很厉害。”

    蝙蝠在古代被认为是神秘的象征,这种神秘来自它们的模样和习性:它们的相貌如此怪异,因类似老鼠,在唐时又被称为仙鼠。它们有一双没有羽毛的rou翅,喜欢倒挂着休息,夜间才出来活动,没人知道它们白天待在哪里。

    这所有的一切都给人想象的空间。

    古寺中的蝙蝠,单翅长达一尺八寸,双翅张开近四尺,个头非常大(现在发现的最大蝙蝠即吸血蝙蝠,双翅张开可达1.5米)。故事中,讲到蝙蝠吸人精气后,满三百岁,可化人形,但更多的观点认为,到了一千岁时,它们的颜色可由黑色变为白色,最后化为人形,甚至修炼成仙。所以,唐人对白色蝙蝠是非常敬畏的。

    说到蝙蝠的颜色,按段成式在《酉阳杂俎》的记载,南方还有一种红色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