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节 (第3/4页)
儿跑不了!你赶紧去,回头回来了再来告诉我!” 珊瑚点头,随意用袖子擦了擦脸,扔下句“我去看看”便走了。 珊瑚心中虽也着急,可要照着前世来说,王都这信写的该是大战告捷,快要衣锦还乡的消息了,这么想着,脚步也渐渐缓了下来,心中有些庆幸,舅公舅婆这辈子总算能见到儿子平安归家了。 这个王都,珊瑚是记得的,那会子年纪虽小,但珊瑚娘那边的娘家舅舅珊瑚也就见过王都这么一人。王都挺疼她,孩子嘛,对疼爱自己的人总是会多想念一些,特别是前世珊瑚过的那些日子,能有疼爱自己的人,绝对是更加珍惜,印象深刻的。 想到王都衣锦还乡那年,见自己消瘦得有些过分,还私底下问了她杜家到底对她怎么样,只是那时候也不知是怎么就鬼迷心窍了,对杜俊笙死心塌地得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不可思议。是以只告诉王都自己过得挺好,让他不必担心。王都见她这样,也不好说什么,毕竟珊瑚是嫁与杜家为妇,便是杜家的人了,若是觉得不好,自己还能有理由将她带走,可珊瑚自己都这么说了,王都即使看出端倪,也不好做什么。 停了停脚步,珊瑚有些自嘲地笑出了声,还真是鬼迷心窍! “刚才从这儿过的是珊瑚吧?”墙头传来声音。 “是啊,你不是认得她吗?”另一声音响起。 珊瑚虽对她不算熟识,却也听得出这是巷口铁牛娘的声音,下意识地往墙边靠了靠。那边显然以为珊瑚已经走远,说起话来也不遮不掩,声量略高。 “啧啧,这丫头看着挺干净的,没想到也不明不白的……” “你是说她跟双福吧?这也怨不了他们,前儿,就虎子还没上门提亲那会儿,我是听双福娘说过的,瞧她那意思,是早把珊瑚当儿媳妇儿来看的了,两家又隔着个篱笆,打小儿天天见的,亲点儿也是有的!” “唉,就是下手慢了,虎子那人成天病病殃殃的,时不时还发疯两下,这件事儿倒是精明!还知道找上双福这样的人家,他家那闺女儿我知道,小的那个还好,大的那个……哎哟,那可真的得罪不起啊!要说娶媳妇儿还是得找老实点儿的,我看双福娘这会子更后悔了,珊瑚那丫头看着不声不响的是太闷了,可是至少不会顶撞她不是?我可是听说,虎子那闺女儿从年头怀上了,不是装病不干活儿就是没事儿找茬,就双福娘那炸桶脾气,我看忍不了多久!” “也是,怪不得双福要跟珊瑚呆一块儿,长得也白嫩,又得人心,就是这亲也成了,这么办事儿……啧,不行啊!珊瑚那家里不还养了个汉子么?那汉子看着也挺……” “想多了想多了!那个我知道,不是叫他呆子嘛!虽然能干活儿,可就是个呆子啊!” “你还别说,看着就是不怎么搭理人,可干活儿倒是一把好手,冬天那阵儿我还拿谷子换了他打的rou呢!要这么说起来,他家人还是挺好,那么点谷子换的,咋的都是亏了的!平日里都不声不响的,倒是热心肠!” “是啊……我那阵儿也听说了……” 珊瑚迈开步子,身后的讨论声还继续着。 …… 珊瑚的猜测没有错,王都这封家书确实是报平安的,只说半年前便大战告捷,只是带着他们领军打仗的靖元将军归途溺毙,全军皆哀,后来又为了打捞尸身的事情费了不少功夫,好在不久前已经找到靖元将军的遗骸,大约再过两月便能回家来了。 这信是一月前写的,京城离杨沙村甚远,途中送信的人历经整整一月才将信件送至,可想而知待到王都回来,少说也要两个多月后了。 村里人闻讯便热闹起来了,平日里走动的不走动的全都上门来了,四品的骁骑将军,不是哪家都能出的! 王氏是个百事通,珊瑚本想找她问问她和双福怎的就被人传成那样,只是见这两日不断有人上门庆贺,说好话的送礼的,想来舅婆已是疲于应对,便也没去找她,将这事儿先压在心里,只要不传到红串儿耳朵里,那便还是好的。 珊瑚这头烦心着,屋里珊瑚爹倒是叫了一声让她进屋去。 珊瑚正喂着鸡,闻言只好放下一簸箕的糠皮,找个高点儿的地儿放着,别让鸡给打翻了,扫扫衣摆进了屋。 珊瑚爹正拿着榔头敲敲打打着用得久了有些松开的锄头,见着珊瑚进来也不停下。 “珍珠那生辰签还在你二婶儿那儿,你娘也不好去拿,你去吧。” 珊瑚心中不平,可是爹都开口了,她也不好说不愿意,只得忍下,拿着红纸签儿出门了。 才进了巷子,珊瑚便见着梨花娘抱着梨花在巷口晃悠,见着珊瑚过来,还有些讶异,凑上来问:“你这是去你二叔那儿?” 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